浙师大32个大学生去义乌暑期实践,打算“百元创万”,8月3日,本报曾以《大学生闯荡义乌,“赚钱,赚大钱”》为题作了报道。8月11日,记者再次联系了这拨学生,距离最后期限还剩两天,百元是否真的能创万?
得到的答复是:能!
这一支实践队的指导老师邱菁说,“总公司”下属的4个“分公司”中,已经有一个纯利润突破万元,还有一个“分公司”毛利润突破万元,这两天纯利润也有望破万。
“截止10日,活动开始仅仅12天,整个团队的纯利润就达到了29309.8元。8月10日这天,‘总公司’就净赚4300多元,势头越来越好了。”邱菁说。
一万元是怎么赚到的
这些日子,陈浩口袋里不再是“钱紧”的问题,他有的是“钱经”,不怕生意不好,就怕钱来不及赚。他和几个同伴煨玉米煨出了名堂,不再是之前一两个人小打小闹,而是一伙人一起干,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安排专人负责进货,专门雇佣了一个送货的人,拉一车给10元钱,烤玉米两人,还有专人负责销售,有分销商三四个人。“经销商也都是我们这边的大学生,玉米的进价是7毛钱,卖给经销商1.5元一个,经销商卖3块钱一个,还能赚一倍。”
众人拾柴火焰高,卖玉米的摊子越做越大。“以前一天只能赚三四百元,现在除了自己能赚500元,加上经销商,一天能赚一千三四,翻了好几倍。”陈浩说。
生意之余,他们还当起了“换客”,与周围的小商小贩打成一片,用一根玉米,换回两个水蜜桃,或换两个手抓饼,或换两卷保鲜袋。以物易物,各取所需。
“截至10日,我们这一组8个人,总共赚到了10800元,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从头到尾,我们组的业绩都是第一。”陈浩说。说话间,他正忙着煨玉米,还要把300多个玉米分给经销商。
10800元钱大致是这几个来源:卖玉米4000多元,做家教、办辅导班5000多元,在夜市摆地摊1000多元。
“煨玉米”叫卖到深夜
一天赚1000元“辛苦钱”
在这个创业团队中,第四组的“煨玉米”故事成为创业美谈。他们用13天时间完成了“百元创万”的目标。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稠州西路老浪莎对面的马路边,陈浩正在努力地“煨玉米”,他戴着厚手套,双手麻利地给玉米机内添加柴火、放送玉米棒,在炎日气温下,他的短袖早已湿透。
“这么热的天,擦擦汗吧。”记者说。 “没事,赚钱要紧。”陈浩回答。这个出身温州经商家庭的“90后”,第一次自己出来赚钱。这个“煨玉米”机是他从浙师大附近一个老太太那里转租来的,价格是100元。
“每天要烤四五百个玉米棒,然后由另外几个同学拿到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出口等地分销。“煨玉米”的柴火是现成的玉米叶和捡来的木头。”陈浩说。
“一个玉米棒进价6角钱,煨好后能卖3元钱,最高一天的利润突破了1000元钱。”陈浩说,由于烤法独特,销量不错。不过,为了卖得更多,几名大学生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钟。
除了卖玉米,队员们有的还给辅导站做家教、教孩子做石膏玩具等。如今,除去房费等所有开支,他们这一组的利润已达到1.1万余元。
3万元利润将捐建创业基金
“百元创万”仅仅是个开始
昨天,记者从赵丽娜处了解到,目前,“百元创万”4个创业小组,总利润已达到3万多元。
到今天晚上12时,整个活动就将告一段落,大学生们将结束这次创业体验活动。不过,浙师大团委副书记童卫丰却表示,这次创业实践仅仅是一个开始。
“以前,我们学校举办过多次生存实践活动,如“50元钱生存半个月”。这一次的创业体验,在浙师大还是第一次。32名大学生,在15天内创造了3万多元的利润,我们不会分掉,而是会捐献出来,在学校内成立一个专门的创业创新基金,用于鼓励其他大学生的创业。”童卫丰说,浙师大虽有一个独立的150万元的创业基金,但这个基金审批严格,对项目的要求颇高。这次创业创造的3万多元利润,虽然钱不多,但意义丰厚,以后他们还会开展第二期、第三期创业活动。基金成立后,以后大学生有好的创业项目,他们还可以进行类似风险投资的活动,无偿资助大学生创业。
童卫丰说:“15天的创业体验,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同时,通过这批学生,以及他们积累的经验,作为一种榜样,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 采访中,陈浩半开玩笑地说,15天下来,他才知道“煨玉米”一天也能赚上百甚至上千元钱。将来,他毕业后会开一家“煨玉米”公司。
童卫丰介绍,通过这次创业体验,他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以后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创业。(记者 钱关键 文/摄 )
□新报快评
从“煨玉米”看机智营销
浙师大大学生此番在义乌的创业实践,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创业要找准适销对路、适合市场的好项目;创业要吃得苦中苦,还要做好成本控制;创业要形成团队合力,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特长。而“百元创万”活动中,浙师大大学生租借“煨玉米”机,有备而来,以特色制胜,进行机智营销,更是一大亮点。
煨玉米出炉时是滚烫的,浙师大第四创业小组另一个同学就负责在烤炉边卖刨冰,提供一条龙服务。“煨玉米时,有时他们会在炉边故意津津有味地嚼玉米,勾起路人的食欲,这也是他们想出来的方法。”赵丽娜说。
为了巩固销售利润,负责销售玉米的胡莹还想到了物物交换的方法,解决吃饭问题。“牛肉面12元钱两碗,我没有直接用钱去买,而是用4个玉米棒跟他换2碗面。4根玉米棒的成本才2元多钱。另外,老板吃了好吃,还会叫其他人来买玉米棒,相当于是二次推销。”胡莹说。
机智营销,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一样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