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门打工,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房子车子一样不少。省中心镇——潜山县源潭镇农民胡天赐很欣慰。上半年他的毛刷厂产值700多万元,利润50万元,成了镇上农民返乡创业园的“领头雁”。回想之前在广东打工漂泊的日子,他感慨万千:“家乡的创业环境好啊! ”
近年来,在加快村镇建设中,我省着力实施中心镇发展带动战略,努力改变固有的城乡二元化格局,提高小城镇的产业、人口集聚功能,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各地也积极行动,为就近转移农村人口、承接产业转移“搭桥铺路”。
“企业能够做大做强了。 ”胡天赐说,镇上正筹建“中国刷业基地”,毛刷销售已覆盖全国70%的市场,他的毛刷厂年产量从二三十万只跃升到上千万只。
目前,我省共有1262个乡镇,近些年先后确定212个重点中心镇优先扶持。中心镇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集聚发展二、三产业的功能凸显,提升了承载能力,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的落脚点。源潭镇2007年有1.5万人出去打工,如今大部分已返乡就业。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省中心镇自来水普及率、镇区道路铺装率、镇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1%、95%、21.7%,共建成220个农民创业园,企业聚集率85.2%。目前全省中心镇建成区居住人口约300万人,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近百万人。
记者点评:小城镇承载力增强,空间不断变大,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平台不断拓展。
宜人景色遍乡村
村镇建设如火如荼,不仅提升了小城镇产业集聚能力,还把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播向广袤乡村,极大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六安市苏埠镇苏南村:昔日成堆垃圾、遍地污水,眼下一片宜人景色——清澈的溪流、湛蓝的天空、混着青草味的空气。村民李来时深有感触:“早年村里豆腐作坊多,那时排污不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路人根本无处下脚。 ”
去年,“农村清洁工程”来了,带来10万元拨款,村里购置了清洁车、垃圾运输车。如今,横贯全村的水泥路笔直整洁,公厕和污水池不断兴建,垃圾堆放填埋井然有序。村容焕然一新,豆腐、挂面生意愈加红火,村民收入节节高。
农村人居环境差、管理难度大,一直是村镇建设的“老大难”。我省把保民生作为转方式的重要任务,以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载体,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去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确定了全省首批农村清洁工程试点,50个试点镇、试点村共完成投入4000多万元。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民生工程,在全省选择245个乡镇,探索和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和卫生保洁制度。
不足50平方米的土坯房摇身成了120平方米新楼房。潜山县源潭镇农户徐春江一家六口欣喜不已。徐家一直挤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危房里,2009年危房改造项目实施了,当年春节全家就乔迁新居。
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惠及千万农民。去年我省首次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2.4万分散供养五保户、3200多个农村低保户和近2800户其他贫困户告别危房,居有所安。今年国家加大了农村危房资金投入,补助我省资金2.58亿元,省财政也安排了补助资金对农村危房改造进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