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住建局下发通知,明确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不要求强制外部监理,试行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监理。
一、删去第四条第一款第七项。
编者注:第四条第一款第七项原内容为“按照规定应当委托监理的工程已委托监理。”,这是本办法中唯一涉及“监理”的内容,这也是本次修改中最大看点,该项被删除。
除广州外,北京、成都、天津、上海、厦门已相继发文,部分工程项目不再强制要求进行工程监理。
北京
2020年2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优化本市建设单位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3月1日起执行。
1、建设单位具备管理能力的,可不聘用工程监理:
地上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0平方米;
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功能单一、技术要求简单的社会投资新建、改扩建项目及内部装修项目(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和特殊建设工程除外);
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公用事业工程(不含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项目);
建设规模5万平方米以下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工程;
无国有投资成分且不使用银行贷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编者注:在2018年4月23日北京市住建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本市工程监理工作的通知》(京建发〔2018〕186号)中,仅提出后三类项目可不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前面两类项目,为此次新增。
2、对可不聘用工程监理项目,建设单位不具备管理能力时,可通过购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由保险公司委托风险管理机构的方式对工程建设实施管理。
无独有偶,2019年1月11日,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也发布了《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其中第四十四条指出“结合BIM、CIM等技术应用,逐步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代替工程监理制度”,引起业内人士广泛讨论!
成都
1、部分社会投资项目,不再强制要求进行工程监理。
总建筑面积不大于5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功能单一、技术要求简单、地基基础简单的建设项目。
园区内符合区域规划环评且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等需要特殊审批的总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平方米的厂房、仓储、研发楼等生产配套设施项目。
2、鼓励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实行自管,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3、建设单位实施自管模式的社会投资项目,在办理施工许可时不再提供监理单位有关资料。
天津
2019年1月3日,天津市住建委发布《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部分工程项目可不实行监理公开征求意见:
总投资额不满3000万元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模不满5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工程,可以不实行监理。
鼓励建设单位选择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可以同时担任多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但最多不得超过三项。
上海
2018年3月20日起,社会投资的“小型项目”和“工业项目”中,不再强制要求进行工程监理。
建设单位可以自主决策选择监理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等其它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实行自管模式。
厦门
1、“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符合区域规划环评且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等需要特殊审批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平方米的厂房、仓储、研发楼等生产办公设施项目),原则上不再强制要求进行工程监理。
2、建设单位可以自主决策选择监理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等其它管理模式。
3、鼓励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实行自管。
六个地区不再强制监理!监理将何去何从?
监理人要想不被行业和企业所淘汰,首先要做到夯实“技术基础”,其次要做到拓展“专业跨度”。
所谓夯实“技术基础”,就是指要提高在专业技术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监理规程和验收规范当然是必要的,但仅此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很多监理人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是“照图监理”,那么图纸如果有问题怎么办呢?从传统的监理角色来说,图纸中的问题好像无关监理的责任。但这种“无责”客观上造成了很多监理人在专业能力上的自我阉割:除了照图纸验收之外,没有对设计文件本身进行审核的能力。还有不少监理人,按照规范要求履行监理程序还可以应付,但在监理程序之外,对于发现现场问题和风险,以及如何解决则完全无能为力。
在“必须”监理的背景下,监理角色有政府背书,专业技术基础上的残缺可能还不是致命的,但在未来市场自由选择下的工程咨询行业中则将难以立足。而且,即使是传统形态的监理服务,目前业主也已经越来越注重对项目部每个成员的面试和业务能力考察,那些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都没看过几次图纸的,凭着感觉和经验应付验收而固步自封的,以及不去进行有效的工作来履职尽责却只企图用拖延签字来逃避个人责任的南郭先生们,如果还不改变很快就会被淘汰。
因此,监理人一方面要积累现场经验,不仅要履行好监理职责,还要跳出监理的角色,站在项目整体和实际推进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综合评估现场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现场实际钻研设计文件,不仅仅是发现设计文件中的明显错漏,还要能对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合理性进行预判,更进一步则是站在使用角度为业主进行专业把关。只有这样的专业技术基础才能满足未来工程咨询服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