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种形态的组织要保持强盛,必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没有这套文化体系做支撑,组织的强盛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在企业里,谁重视文化,并把文化建设好了,这个企业就能克服外部重重困难,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同时,这样的企业还具备强力整合内部资源、化解分裂危机、聚焦战略目标的正能量。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绝对不是一件小事,那么,谁才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呢?
从企业文化的源头来看,企业家以及核心领导团队的思想、意志、决策风格和沟通特点,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绝对不应成为孤独的舞者;各级主管在文化建设实践中,履行着榜样、引导、推动、策划、监督和考评的职能,但也只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这样一来,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职责,必然落到了广大基层员工的肩上。
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个企业天天讲文化如何重要,领导如何重视,到头来却发现基层员工从来只是被动的受众,他们既没有参与的兴趣,更没有主动的动机。如此的情形,官方文化吹的再天花乱坠,根本就落不到实处,这样的文化不是花瓶是什么?
譬如,某企业天天强调诚信和质量的重要性,基层员工却无动于衷、我行我素,想咋办就咋办。为什么会这样呢?若深入调研则会发现,本来应起到中介和桥梁作用的各级主管集体失职了?为什么这些主管集体失职了,因为企业现实考核的指标与文化的要求不一致,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经常存在冲突,全局利益和部门利益总是打架。而企业家则可能想,我花高价钱请你们回来,队伍带不好,问题难道还出在我身上!因此,调研一圈后,可能谁都没有责任,谁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样的企业还建设啥文化!
因此,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分清楚责任归属,高层要承担什么职责,中层要承担什么职责,基层员工不应该承担什么职责。而且,我们的主管要特别注意,基层员工为什么没有执行到位,不要忙着去指责基层员工,不要忙着去找借口,不要忙着把责任往外推,应该先从我们的主管身上去找原因。
衡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得好不好,我们不仅要看企业家、各级主管在想什么和干什么,更要看基层员工在想什么和干什么。经营管理或文化建设有功劳,我们一定要归到基层员工身上去,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若是有过失或错误,我们作为主管一定要先把责任挑起来,开诚布公地检讨和反省。只有这样,主管们才会赢得基层员工的信任和爱戴,基层员工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主动实践核心价值观,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