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显担当。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生态环保铁军义不容辞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他们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坚守诠释着初心和使命,尽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风采。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战“疫”中的环保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每天产生的大量医疗废物和污水如何安全处置,成为摆在生态环境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体量巨大的医疗废物和污水,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高度重视,2月2日起,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按照落实两个100%(即医疗废物废水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工作要求,安排专人每日对全市41个区县55家定点收治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消毒处理情况及自行监测情况进行调度统计,指导区县监测站对运行异常、消毒处理不到位的医院进行监督提醒,为医院提供自行监测技术指导,为重庆市实现两个100%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战“疫”中,全市环境监测人不畏艰险,勇敢逆行,冲锋在前,用一份份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个个感人故事。
每天早出晚归
默默践行铁军初心
吴丹和曾梦在隔离点用午餐
照片中,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吴丹和曾梦2位同志正坐在医院的花坛旁吃午饭,这样的场景在近期监测工作中屡见不鲜。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沉重的监测仪器,奔走在8家定点医院、1个隔离点之间开展医疗废水取样和监测工作。忙碌的工作,让他们没有多余时间好好用一顿午饭,只能利用工作间隙,找个地方简单地填一下肚子,然后继续投入战斗。
像他们一样每天早出晚归的同志还有很多,比如该站负责医废运转的李勇同志。疫情暴发后,医废转运车辆和人员严重不足,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和隔离点医废积压严重,感染性强,转运风险高。接到运转任务的李勇很是着急,为了顺利完成转运工作,他多方协调,将转运医废的时间节点固定,认真研究每一条运转线路,争分夺秒拖、装、卸,保证了当天医废当天转运。在转运过程中,不管时间多晚他总是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医废打包是否合格、消毒时间是否到位、装运称重是否准确等各个细节,不到10天时间就完成127桶医疗废物转运,极大地缓解了医废堆积压力。每次转运完已是凌晨,随后又与工人一起将医废储存区进行彻底消毒,他的衣服早已汗透淋漓,忙完差不多已是凌晨2点。
李勇在隔离点转运医疗废物
每天的早出晚归,已经让他们无法顾及家庭,每次收工都已是深夜,但他们没有抱怨,用默默付出践行监测人的初心。
舍小家为大家
毅然选择投入抗疫一线
苏鹏,重庆市长寿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一名骨干监测人员,疫情暴发以来,他主动放弃休假,正月初三一早便返回岗位投身监测工作。为了守护全区人民的环境安全,即使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即使是妻子前往湖北进行医疗支援的时刻,他也依然坚守监测岗位,仅仅与妻子做了短暂的视频道别,便又投身工作。
疫情期间苏鹏(左一)和同事在医院进行总余氯监测。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两不误,苏鹏一方面要挑起带孩子、做家务的重担,由于家中没有老人,白天只能把孩子送往外婆家照看,晚上下班后又匆忙把孩子接回家陪同上网课、辅导作业,等孩子睡觉后才能忙家务;另一方面,和同事一起,坚持对全区1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3个医学观察隔离点、4家发热门诊医院以及城区、疫情防控重点街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地开展监测,却从不在领导面前提及困难。
谈起这段日子,他没有一丝抱怨,只是说:“没事,不辛苦!刚开始是有些难受,挺担心她的,但只要我们能为抗疫工作做出点贡献,我们就觉得值了。”说完,便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监测工作中。
克服紧张恐惧
抢抓时间保障环境安全
疫情期间的医疗废水监测不同于往常,刚开始大家对病毒知之甚少,与废水近距离接触,难免有些紧张和恐惧,但为了避免次生环境污染,快速获取第一手监测数据,大家克服着内心的恐惧,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一次次冲进“战场”。
黔江区监测站疫情期间严把采样、分析、审核关口。
3月24日,重庆市黔江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同志一早又来到了黔江区正阳儿童医院开展医疗废水采样。这里作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的集中救治医院,病毒感染风险非常高。采样前,同志们把以前需要现场准备的标签、防护手套等工具提前准备好,减少在外面暴露的时间。没有防护服,就用实验服代替。虽然条件差,但大家的工作热情没有变,或许是时间长了的缘故,大家还少了几分恐惧,多了几分镇定。到达采样点,大家迅速拿出采样设备,一边细心地采集废水样品,一边相互提醒注意安全。
从采样到分析,再到出具报告,同志们以严谨的态度、过硬的技术与时间赛跑,整个流程从以前的5天缩减到现在的1天时间,这是黔江区环境监测人的工作速度,也是疫情面前环境监测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