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有毒污染物(Organic toxic pollutants,OTP)是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的污染物。部分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主要包括有多环芳烃 PAHs、有机氯农药 OCPs、多溴联苯醚 PCBs、二噁英等,以及一些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汞、有机锡等)等。
有机有毒污染物(Organictoxicpollutants,OTP)是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的污染物。部分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主要包括有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多溴联苯醚PCBs、二噁英等,以及一些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汞、有机锡等)等(Menzie,1992;Borum,1994;江桂斌,2004;江桂斌,2005)。已有研究表明,有机有毒污染物(OTP)大多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和遗传毒性,可干扰、抑制或破坏动物和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导致基因突变和遗传缺陷,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影响和危害。
有机有毒污染物(OTP)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近年来,有机有毒污染物(OTP)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系统造成的直接或潜在危害引起了shijiegeguo政府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江桂斌,2005;谷河泉,2008)。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限制或禁止多种有机有毒污染物类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但由于有机有毒污染物(OTP)具有持久性、难降解、半挥发性和长距离传输的特征,使得全球大部分地区都能检测到PTS类化合物的存在,其中也包括南北极地区(Wania,1995)。显然,OTP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受到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各国政府和全世界环境科学家的关注,成为国际环境科学研究中十分热门的研究领域。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减少或消除有机有毒污染物的国际性研究和行动计划,如全球环境基金(GEF)的OTP区域评价和国家案例研究计划、美国五大湖的高OTP风险区研究计划以及2001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在瑞典召开旨在减少或消除有机有毒污染物(OTP)的会议。会议通过并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公约》,为减少和控制有机有毒污染物(OTP)污染、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掀开了新的一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采矿、冶炼、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等过程中,均可通过“三废”将大量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特别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环境迅速恶化,污水灌溉、工厂排放的废气飘尘、汽车尾气中的Pb、Cd以及城市垃圾农用等原因而产生的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甚至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特别是Hg、Cd、Pb、Cu以及农药(六六六和DDTs)较为突出(孙波,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