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量,或者更具体地说,惯量比,是确定伺服系统尺寸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惯量定义为物体对速度变化的抵抗力,在伺服驱动系统中,它可以用作衡量电机控制负载加速和减速的能力的指标。判断这一点的标准是惯量比,它定义为驱动组件的惯量除以电机的惯量。
JL= 反射到电机的负载惯量
JM= 电机惯量
惯量比太低意味着电机可能尺寸过大,导致成本和能源使用高于必要的成本和能源使用。惯量比过高意味着电机将难以控制负载,从而导致谐振并导致系统超过其目标参数(位置、速度或扭矩)。
虽然1:1的惯量比是非常理想的目标,但它并不总是可以实现或具有成本效益。大多数伺服电机制造商建议将惯量比保持在10:1或更低,尽管有许多应用可以在更高的比率下成功运行。应用的zuijia惯量比取决于移动的动态性和所需的精度。
如何计算驱动系统的惯量?
负载惯量包括所有旋转部件的惯性,包括驱动器(如皮带和滑轮系统、螺杆或齿轮齿条)、正在移动的负载以及负载与电机之间的耦合。
JL= 反射到电机的负载惯量
JD= 驱动惯量(滚珠丝杠、皮带、齿条和小齿轮)
JE= 外部(移动)负载的惯量
JC= 联轴器惯量
制造商通常会提供驱动系统(如滚珠丝杠)的惯量值(或计算惯量值的简单方程式)。但是,如果未提供惯量值,则必须手动计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将驱动系统建模为易于定义惯性方程的形状。一些常见的例子是实心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
实心气缸(螺杆或小齿轮)的惯量
空心气缸(皮带轮)的惯量
m = 气缸质量
R = 实心圆柱体的半径
ro = 空心圆柱体的外半径
ri = 空心圆柱体的内半径
如何计算负载的惯量?
为了确定螺杆驱动负载的惯量,必须考虑螺杆导程的影响。
螺杆驱动的负载惯量
m = 负载质量
ls = 螺杆导程
请注意,此方程式基于螺杆的导程(以每转英寸或毫米表示),而不是螺距(以每英寸或每毫米的转数表示)。
当负载由皮带和滑轮系统驱动时,必须考虑负载和皮带的质量,因为这两个部件都是由电机驱动的。齿条和小齿轮系统的处理方式类似,小齿轮的质量与负载的质量相加。
由皮带(或齿轮齿条)驱动的负载惯量
m = 负载质量 + 皮带(或小齿轮)的质量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半径是皮带轮的外半径,因为这是皮带和负载围绕其旋转的轴。
如何降低惯量比?
如果惯量比太高,降低惯量比的一种方法是在系统中添加一个齿轮箱。在这种情况下,负载的惯性除以齿轮比的平方。
齿轮减速时的负载惯量
JG= 齿轮箱的惯量
i = 传动比
请注意,齿轮箱的惯性已添加到系统中,但与齿轮比提供的减少相比,其增加的量很小,这对负载惯量有平方反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