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温州企业在进行外债备案登记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下是对相关政策的详细解析:
监管方式与审核要求
审核登记制:
自新政策实施以来,企业外债备案从备案登记制改为审核登记制,意味着企业在申请外债时需要经过更加严格的审核流程。
企业必须在借用外债前办理审核登记手续,获取《企业借用外债审核登记证明》,否则不得借用外债。
申请主体与资质:
申请主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但具体申请主体已调整为“境内控股企业总部(总公司、总行)”,境外企业不得作为申请主体。
申请企业需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合规经营,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资信情况良好,具有偿债能力和健全的外债风险防控机制。
资金用途与限制:
企业外债资金使用应聚焦主业,有利于配合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资金用途需符合“五不”原则:不违反法律法规、不损害国家安全、不违背宏观调控目标、不用于投机炒作,以及除银行类金融企业外不得转借他人(在外债审核登记申请材料中已载明相关情况并获得批准的除外)。
申请流程与材料
提交申请:
企业需通过网络系统或线下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包括申请报告、真实性承诺函、企业基本信息、财务报表、注册登记证明文件、内外部决议文件、项目支持性文件等。
审核流程:
审核登记机关在收到申报材料后,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如需补充材料,审核登记机关会出具补齐补正通知,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或更正。
审核登记机关在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对符合规定的审核登记申请,出具《审核登记证明》;对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出具不予审核登记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后续管理与报告要求
信息报送:
企业应在借用每笔外债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络系统向审核登记机关报送借用外债信息,包括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和外债借用情况等。
在《审核登记证明》有效期届满后10个工作日内,报送相应的外债借用情况。
事中事后监管:
发改委对企业借用外债实施事中事后监管,要求企业定期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和本息兑付情况。
企业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政策支持与便利
政策引导:
国家通过实施外债备案登记制度,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外资,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
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其融资能力。
简化流程:
线上办理系统的启用使得企业申请中长期外债备案登记、信息报送等流程更加便捷和高效。
,2024年温州企业在进行外债备案登记时,需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准备材料、履行程序,确保外债的合规使用和管理。同时,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便利条件,优化融资结构,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