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对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农村危房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据统计,每年因危房倒塌发生的事故数不胜数。城市 C 级危房主体结构严重损坏,存在倒塌、坍塌等安全隐患,还可能出现漏水渗水、电气安全隐患、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危房可能由于自然灾害、建筑设计或施工问题导致结构损坏,无法承受正常的荷载。许多危房房屋立地条件差、地基松软、房屋结构大多为土木结构,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防震设施,一旦遭遇雨水或者地震,极易使得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此外,危房的舒适性差,大大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
进行危房鉴定是非常必要的。房屋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房屋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危房鉴定能及时发现房屋安全隐患,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危房鉴定,可以准确判断房屋当前安全状况,评定危房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保障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危房鉴定标准(一)整幢与局部危房区分整幢危房是指随时有整幢倒塌可能的房屋;局部危房是指随时有局部倒塌可能的房屋。判断依据主要在于房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局部构件的危险程度。如果房屋的整体结构出现严重问题,如地基失稳、承重墙严重开裂且有倒塌危险等情况,就可能被判定为整幢危房。而局部危房则是房屋的部分区域出现险情,如个别墙体歪斜、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等,但整体结构尚未完全丧失稳定性。
(二)危房等级划分A 级危房: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无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此类房屋在各个方面都表现良好,地基基础稳定,墙体、梁柱、楼屋盖等结构构件完好,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次要构件也无严重问题。
B 级危房: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例如,梁、柱有轻微裂缝,楼、屋盖有轻微裂缝但无明显变形,非承重墙体等次要构件有轻微裂缝等情况。
C 级危房: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具体表现为地基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承重的墙体多数裂缝,部分承重墙体明显位移和歪闪,梁、柱出现裂缝但未完全丧失承载能力,楼、屋盖有明显开裂,非承重墙体普遍明显裂缝等。
D 级危房: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如地基基本失去稳定,基础出现局部或整体坍塌;承重墙有明显歪闪、局部酥碎或倒塌;梁、柱节点损坏严重,梁、柱普遍开裂且有明显变形和位移;楼、屋盖板普遍开裂且部分严重开裂,屋面板塌落等情况。
危房鉴定的申请主体一般只能是房屋所有权人或是房屋使用人。申请方式通常是向当地鉴定机构提供鉴定申请,且必须持有证明其具备相关民事权利的合法证件。所需材料可能因地区而异,但一般来说,房屋拥有合法产权的,需准备房屋产权证;对于没有房屋产权证的,若不属于违法建筑,可报属地乡镇进行统一鉴定,可能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以证实房屋的合法性。
(二)断定程序鉴定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受理申请。首先进行初始调查,摸清房屋的始建年限、结构类型、使用情况等历史和现状。这一步骤就像是医生问诊,了解房屋的 “前世今生”,为后续的深入检查奠定基础。
(三)实地勘察实地勘察至关重要,它是危房鉴定检测的关键环节。检测人员需亲自到达房屋现场,对房屋的外观、结构、基础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同时,还需对房屋周围的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存在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等潜在风险。例如,若房屋周边存在山体滑坡隐患,或者处于地震带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房屋的安全性。通过实地勘察,可以直观地了解房屋的实际状况,为后续的鉴定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检测数据采集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检测人员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这包括使用测量仪器对房屋的尺寸、倾斜度、变形等进行测量,同时采集房屋结构的材料、构造等信息。例如,使用倾角传感器可以测量房屋的倾斜角度,静力水准仪可以监测房屋的沉降情况。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估提供依据。
(五)数据分析和评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是判断房屋安全性的核心步骤。检测人员会对房屋的结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还会考虑房屋的使用年限、维修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房屋的安全性。比如,若房屋结构的某些部位出现明显的裂缝或变形,检测人员会结合房屋的使用年限和维修历史,分析这些问题对房屋安全性的影响程度。
(六)编制鉴定报告鉴定报告应包括房屋的基本信息、检测数据、分析评估结果等内容。同时,鉴定报告还应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包括维修措施、改造方案等,以保障房屋的安全使用。鉴定报告是危房鉴定的最终成果,它为房屋所有权人、相关部门等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保障房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四、危房鉴定方法(一)简易鉴定步骤简易鉴定分两步开展:
场地鉴定:鉴定方法为咨询属地政府群测群防人员,确定房屋场地是否处于 “地质灾害隐患点”。鉴定结论为:处于 “地质灾害隐患点” 的,直接判为 “D 级危房”,应异地重建;不处于 “地质灾害隐患点” 的,进入第二步鉴定。
房屋自身简易鉴定:鉴定方法为目测、尺量。包括对地基基础、承重墙、木柱、梁、檩、木屋架、混凝土柱、梁以及屋面等部位进行检查。例如,在检查地基基础时,观察是否有沉降、裂缝等现象;检查承重墙是否有裂缝、倾斜等问题;检查木柱、梁等部位是否有腐朽、断裂等情况。
专业鉴定需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地基基础:地基因滑移,或因承载力严重不足,或因其他特殊地质原因,导致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地基因毗邻建筑增大荷载,或因自身局部加层增大荷载,或因其他人为因素,导致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基础老化、腐蚀、酥碎、折断,导致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情况,都可能表明地基基础存在危险。
结构构件: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柱产生裂缝,保护层部分剥落,主筋外露;一侧产生明显的水平裂缝,另一侧混凝土被压碎,主筋外露;产生明显的交叉裂缝等情况可能表明柱存在危险。墙中间部位产生明显的交叉裂缝,或伴有保护层剥落;柱、墙产生倾斜,其倾斜量超过高度的 1/100;柱、墙混凝土酥裂、碳化、起鼓,其破坏面超过全面积的 1/3,且主筋外露,锈蚀严重,截面减少等情况可能表明墙存在危险。
木结构构件:柱顶撕裂、榫眼劈裂,柱身断裂;因腐朽变质,使有效截面减少,柱脚达 1/2 以上,柱的其他部位达 1/4 以上;蛀蚀严重,敲击有空鼓声等情况可能表明柱存在危险。梁、搁栅、檩条中部断裂;产生明显的斜裂缝;产生水平裂缝,其长度与深度分别超过构件跨度与构件高度的 1/3;梁产生超过跨度 1/120 的挠度,搁栅、檩条产生高度 1/100 的挠度;因腐朽变质,使有效截面减少达 1/5 以上;蛀蚀严重,敲击有空鼓声;榫头断裂,支座松脱等情况可能表明梁、搁栅、檩条存在危险。
危房鉴定报告应包含房屋的建筑、结构概况,以及使用历史、维修情况等详细信息。具体来说,报告中需明确房屋的建造年代、建筑面积、层数、结构类型等基本信息,同时要记录房屋在过去的使用过程中是否经历过重大改造、维修等情况。
此外,鉴定目的、内容、范围、依据及日期也应在报告中明确阐述。鉴定目的通常是确定房屋的安全等级,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对房屋各个组成部分的检查和评估;范围则明确鉴定所涉及的区域和部位;依据一般为相关的鉴定标准和规范;日期则记录鉴定工作的具体时间。
报告中还应包括调查、检测、分析过程及结果。调查过程主要描述对房屋的现场勘查情况,包括房屋外观、内部结构、周边环境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检测部分则应详细说明使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以及检测得到的数据。分析过程是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房屋各组成部分的危险程度。
评定等级或评定结果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房屋的危险程度,将其分为 A、B、C、D 四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例如,A 级危房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无危险点;D 级危房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
鉴定结论及建议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应明确房屋的安全等级,是否属于危房以及危险程度。建议部分则应根据鉴定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维修加固、拆除重建等。
最后,报告中还应附上相关附件,如房屋简图、现场照片等,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房屋的实际情况。
(二)处理措施对于不同等级的危房,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A 级危房: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无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此类房屋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持续稳定。
B 级危房: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承重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对于 B 级危房,可以采取处理使用的措施。具体来说,可以对处于危险状态的承重构件进行加固或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应加强对房屋的监测,定期检查加固部位的状况,确保房屋的安全性能。
C 级危房: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对于 C 级危房,一般可采取停止使用的措施。在停止使用期间,可以对危险部位进行加固或维修,待加固完成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如果加固成本过高或技术难度较大,也可以考虑拆除局部危险结构,重新进行建设。
D 级危房: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对于 D 级危房,应采取整体拆除的措施。由于 D 级危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继续使用可能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必须立即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同时,对于因拆除危房而失去住房的居民,应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