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新业坊的前身,是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曾以制造冶金、矿山、环保、通用机械设备而著称,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数十万吨品质精良的重大装备与机械设备。它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贯穿着整个静安区、上海市,乃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演变。
2009年机械厂关停后,锈红色的报废机床、蓝中泛白的车间外墙,以及散落在厂区里的废旧标语默默无闻地等候了近7年,直到静安区“一轴三带”区域发展战略发布,这些历史的痕迹才又吸收到了新时代的营养,重新站到了时代的台前。
作为园区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道路上的先行军,新业坊对于城市改造有自己的原则与追求:一方面保留过去的历史印记,牢记工业系统的价值,让人们了解过往这片土地曾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对空间进行创造性设计,使之以一种贴近时代的面貌气质融入到城市发展中。
在静安新业坊的更新进程中,斑驳的墙体和标语、大部分红砖式厂房、斜尖屋顶和内部结构,甚至工业区内的郁郁葱葱的绿植都被全部保留了下来。它们既是时代的烙印,也是一种富有工业气息的装饰,为园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创意感。
2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树屋Tree House掩映在百年香樟树中,若隐若现。清晰的底层组织,复合式的建筑空间,室内室外空间无界对接,造就了一个人与自然对话的场所,也为园区赋予了浓郁的时尚气质。
小微环境的更新,注重实用性的改造,以及丰富的创意赋能,让这些旧空间实现了价值的“飞升”。
空间改造和更新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的改造和翻新,而是要脱离传统产业结构的限制,拓宽视野,关注城市未来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能够吸引人才、促进产业升级的城市更新平台。
空间改造和更新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的改造和翻新,而是要脱离传统产业结构的限制,拓宽视野,关注城市未来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能够吸引人才、促进产业升级的城市更新平台。
以“文创+科创”产业为核心定位的静安新业坊,在产业导入上,着力打造以影视内容制作为核心,汇集现代文化传媒、时尚创意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等文创要素的亚洲、世界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圈,园区逐步形成了原创开发立项、内容制作聚集、衍生产业辐射、产权交易拓展的影视工业集聚中心,为上海的文化事业发光散热。
城市学家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作为孕育中国现代美术、音乐、电影产业的城市,近些年来上海的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而一直奋斗在产城融合道路上的新业坊,也将文化的因子深深渗透在了产业发展中。为城市而更新、为人民生活而更新,成为静安新业坊不断完善自身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园区融合了产业需求与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围绕新媒体会展服务、演艺演出活动、多媒体景观工程等业态,实现精品节目展演,成为影视节庆活动的重要承办场地。
有人说,在上海具性价比的玩法就是City Walk,不同的路线有不同的惊喜!这个逻辑在静安新业坊同样行得通。不管是园区内总高25.06米的史上大EVA初号机,让不少二次元发烧友为之着迷的动漫街,还是静谧、浪漫的林荫大道,一路走走、停停、逛逛,各色风景次第映入眼帘,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惬意。凭借着优越的工业旅游线路,园区还被评为“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达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