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现代制造》杂志执行主编佟伟
访倍福(中国)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兴凯先生
怎样区分行业和追随者?在这个以数字化为主导的新时代,技术创新是关键所在。
“每一年倍福都要对现有的产品系列进行迭代和优化,每 5 至 7 年就会推出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性的全新产品和技术。”
—— 倍福中国总经理
马兴凯先生
采访伊始,倍福中国公司总经理马兴凯先生便坚定地说道。事实也的确如此,从初的 PC 控制技术、 EtherCAT、 TwinCAT 软件平台再到 XTS 磁驱柔性输送系统、XPlanar 平面磁悬浮输送系统以及 MX-System 无控制柜解决方案,正是这种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赋予了倍福中国在市场竞争中的锐利锋芒,在大浪淘沙后的自动化市场中独树一帜。
技术引领是倍福的“”
作为自动化领域的企业,倍福在新品研发上秉持着集成化、智能化和模块化的核心理念。马总透露,公司近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包括模块化机器人 ATRO、集成大语言模型的 TwinCAT Chat、集成式视觉 TwinCAT Vision 以及多功能 I/O 硬件产品,旨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倍福未来的公司战略是双轮驱动,其一是响应现有客户需求,推出更多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其二是前沿技术的创新开发,通过新的产品去创造更多新的应用场景。”马总强调。
理念上的创新,是倍福的真正价值所在。MX-System 无控制柜解决方案的诞生,不仅是技术的一次飞跃,更是倍福对未来工业自动化愿景的一次实践。通过空间优化的灵活、智能的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电柜,这一系统,以其先进的无控制柜设计,搭载了 EtherCAT 接口的模块化组件,包括系统模块和继电器模块,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数字化集成。MX-System 无控制柜解决方案的推出,为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MX-System 无控制柜解决方案包揽 2023 德国红点佳设计奖以及 iF 设计大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倍福推出的人工智能产品 TwinCAT Chat,它将大语言模型无缝集成到自动化开发环境中。在设备试运行阶段,TwinCAT Chat 能够显著提高自动化工程师的编程和调试效率。在设备正常运行阶段,TwinCAT Chat 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允许设备操作工或服务人员通过语音或文字与设备进行直接互动,同时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展示关键信息,如设备状态和报警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直观性。目前,TwinCAT Chat 已支持包括 Open AI 的 GPT 模型和 AWS 的 Anthropic Claude3 模型在内的多种大语言模型,并计划在未来集成国内厂商的语言模型,以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倍福推出的人工智能产品 TwinCAT Chat,将大语言模型无缝集成到自动化开发环境中
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倍福不仅展示了其在技术革新上的深厚实力,更彰显了其在推动行业进步和满足客户需求方面的坚定承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倍福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行动,为自动化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I 是未来工业的“新引擎”
随着 AI 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已成为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力量。
马兴凯先生谈到:
AI 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还能通过预测性分析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在工业领域,AI 的落地实施是实现智能制造和工业 4.0 愿景的基石。”
倍福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将 AI 技术与工业自动化软件深度融合,倍福的 TwinCAT Machine Learning 产品标志着 AI 在工业场景中的实际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TwinCAT Machine Learning 通过将机器学习算法集成到 TwinCAT 自动化软件中,实现了 AI 算法在控制器中的实时运行。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还通过 GPU 显卡加速,将分析和决策的速度提升至微秒级别,极大地增强了工业自动化的响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在食品生产线上,TwinCAT Machine Learning 功能产品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实时瑕疵品检测,该产品能够快速识别并剔除不合格产品,确保了食品的安全性和一致性。这种高效的检测机制,不仅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也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在机械制造领域,预测性维护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的重要一环。TwinCAT Machine Learning 通过对齿轮和轴承等关键部件的实时监控和分析,能够预测潜在的故障并提前进行维护,从而减少了意外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的连续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直线电机的定位精度对于精密制造至关重要。TwinCAT Machine Learning 功能产品通过优化控制算法,显著提高了直线电机的定位精度,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制造质量,也满足了高精度制造的市场需求。AI 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落地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倍福的 TwinCAT Machine Learning 正是这一变革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绿色制造是企业的“必选题”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企业在推动产业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倍福公司深刻理解这一点,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倍福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致力于开拓更多的节能产品和技术,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能源”领域,倍福的技术创新尤为突出。公司的控制器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通过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显著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这不仅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倍福在太阳能和沼气发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应用,也体现了其在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上的决心和能力。
在节能减排方面,倍福展现出了前瞻性的视野。公司开发的能量监控与测量模块,帮助客户监控能源使用情况,有效降低能耗成本。这一模块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使用的透明度,也为能源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倍福在产品设计上始终将能效优化放在首位,采用低功耗组件,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倍福对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展现了其在环保领域的领导力。
倍福利用电能测量和监测发掘新的节能潜力
倍福深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在绿色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不懈努力,倍福正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世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中国市场是倍福的“关键议题”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正以其独特的活力和潜力,成为世界工业变革的焦点。尽管短期内本土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但未来无疑将朝着“高质量”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不仅预示着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全球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马兴凯先生谈到:
倍福始终坚定不移的推进本土化策略,包括建立本地化技术和售后团队,提供及时的现场支持和产品保障;提供定制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和客户的特定需求;在全国各销售办事处定期举办线下技术交流会,同时在线上如倍福虚拟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布技术文档和培训视频等给客户分享倍福前沿技术;开展校企合作,通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无论是 PC 控制技术、EtherCAT 总线技术、TwinCAT 软件平台还是 MX-System 无控制柜解决方案,倍福不断将的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引入中国,并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与工业场景特点,持续打造适合本地用户的解决方案。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制造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国内工控自动化市场的快速增长并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倍福中国展现出了其本地化研发和生产的决心。
XPlanar 平面磁悬浮输送系统和 XTS 磁驱柔性输送系统
倍福中国不仅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前景,未来更希望通过本地化研发和生产,展现其深耕中国市场、服务中国客户的发展战略。马总表示,随着中国工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市场的日益融合,倍福中国将继续以创新的技术和服务,助力中国工业实现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携手用户共同构建新质生产力。
结束语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技术革新已成为推动工业进步的核心动力。作为自动化领域的先锋,倍福始终以创新者的姿态,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不断跨越技术的边界,致力于将每一次技术突破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革命性的价值!
关于德国倍福
倍福(Beckhoff)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新技术的德资企业,创立于 1980 年,总部位于德国威尔市。作为全球自动化技术的驱动者,倍福定义了自动化领域的许多标准,是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公司所生产的工业 PC、现场总线模块、驱动产品和 TwinCAT 自动化软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相互兼容的控制系统,可为各个工控领域提供开放式自动化系统和完整的解决方案。经过 40 年的发展和努力,倍福已在世界各地设立 30 多家分支机构,加上全球的合作伙伴,业务遍及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倍福于 1997 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区总部落户于上海市北高新产业园区,现有员工 300 人,办事处遍及国内 30 座大中城市。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半导体、光伏太阳能、电子制造、金属加工、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塑料加工、轮胎加工、木材加工、玻璃机械、物流输送以及楼宇自动化等众多领域。
公司倾力推广的 EtherCAT 实时工业以太网于 2014 年成为中国国家推荐性标准,并已入编工信部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倍福一直注重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创新,在业内享有“创新引擎”的美誉。倍福基于 PC 的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它支持所有主流的工业通信协议,将 IT 技术、互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为实现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