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廊在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方便两塔楼之间的联系,为人们在不同建筑部分之间的行走和转移提供便利。特别是对于大型住宅小区或办公楼,连廊极大地方便了居民或员工的出行,节省时间和精力。其次,连廊能带来良好的采光效果和广阔的视野。其设计可以使建筑拥有更好的自然光照,增加自然光的利用,提高居住和办公质量。同时,连廊还可以作为紧急疏散通道使用。在建筑内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连廊可以作为逃生的另一个路径,增加逃生的机会和安全性。
连廊结构安全检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确保连廊结构安全,能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连廊结构出现问题,如坍塌、断裂等,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若连廊在紧急疏散时无法承受人员的重量,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连廊结构安全也关系到建筑整体的稳定。连廊通常连接着多个建筑部分,其结构的稳定性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连廊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与之相连的建筑部分,甚至危及整个建筑的安全。
根据相关数据,消防连廊的耐火等级至少要达到二级耐火标准,宽度不小于 1.2 米,以确保人员疏散的畅通。此外,连廊还必须配备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识,设有自然或机械通风系统,以排除烟雾。这些要求都是为了确保连廊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总之,连廊在建筑中具有重要作用,连廊结构安全检测对于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建筑整体稳定至关重要。
二、安全检测标准(一)高层住宅连廊安全出口设置根据相关规定,不同高度的建筑安全出口设置有不同标准。高度不超过 27 米时,若任一层面积超过 650 平方米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5 米,每层安全出口不能低于 2 个;高度超过 27 米但不大于 54 米时,任意层的面积过 650 平方米或家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超过 10 米时,每层的安全出口不低于 2 个;高度超过 54 米,则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可以低于 2 个。当采用消防连廊做第二出口时应每单元每层设置。
(二)总平面布局消防设计在小区总平面布局中,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有着严格的标准。防火间距方面,相邻住宅楼之间防火间距不足 6 米的多层相邻住宅,可按照相关条文,即 6 层以下、总占地面积不超过 2500 平方米的相邻建筑,其防火间距可不小于 4 米进行设计,也可采用相邻较高面外墙设置防火墙的办法。住宅楼与沿街商业用房之间垂直毗邻布置,间距一般只有 1—2 米,这类建筑除了将相邻较高面设计为防火墙外,还应考虑内角外墙上相邻的门窗洞口的间距不应小于 4 米的要求。单体或连排式别墅之间防火间距不足时,可对照居住建筑成组布置的条文,使间距不小于 4 米,否则相邻较高外墙应设计为防火墙。对于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防火间距不足的情况,当多层住宅相邻面外墙为防火墙,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 1 小时,防火间距可不小于 4 米;当高层住宅相邻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 15 米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不限。消防车道方面,小区内应布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应形成环状,宽度不应小于 3.5 米,至少有两个与小区外道路相通的出入口,出入口的净高和净宽都不应小于 4 米。对于多层住宅应保证至少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层住宅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三)消防给水系统住宅小区消防给水系统一般由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等系统组成。室外消火栓是每个住宅小区都必须具备的基础消防设施,设置的数量应能保证每幢建筑都在其保护半径以内,位置应设在消防车道旁,特别要注意的是 DN100 或 DN150 的主出水口应朝向消防车道,以便于消防车取水。应杜绝将室外消火栓设在绿岛中央或无消防车道处的情况。超过 7 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 6 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及所有的高层住宅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水泵结合器应设在消防车便于操作的地点,距水泵结合器 15—40 米范围内应设置室外消火栓,小区可合用消防水箱、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池。居住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虽没有明确规定,但考虑到底层设有商业部分的高层商住楼,其底部发生火灾将对上部住宅构成较大威胁,且高层住宅的扑救难度较大,对这类建筑的商业及地下、半地下车库部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十分必要。
三、安全要求规范(一)连廊宽度与高度标准连廊的宽度一般要求不小于 1.5 米,通常在 1.5 米到 2.5 米之间选用合适的宽度。这样的要求主要是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要保证家具、行李等物品能够顺利通过连廊。例如,一些较大尺寸的沙发、衣柜等家具在搬运时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同时,还需考虑到消防车、抬轿人等应急互救情形,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救援设备和人员能够顺利通行。
连廊的高度一般以 2.4 米为标准。由于人的身高普遍在 1.7 米左右,采用 2.4 米的高度可以有效保障住户的正常活动,特别是在突发情况下的疏散和自救时,人们不会因为连廊高度过低而感到压抑和受限。
(二)连廊防火要求连廊材料需要符合防火标准,一般要求采用不易燃的材质,如钢结构、混凝土、石材等。这些材料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挡火势的蔓延,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在连廊内的其他装修装饰材料也必须符合防火标准,不能使用易燃材料,并且不能妨碍连廊的疏散通道。例如,不能在连廊内堆放易燃的杂物,以免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
(三)连廊照明与防盗连廊照明设备至关重要。为了保障住宅连廊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必须安装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连廊内明亮。在紧急情况下,如停电、火警等情况下,紧急照明也应该能够正常使用,为人员疏散提供必要的光照。
连廊防盗措施也必不可少。可以安装安全门、监控设备等,特别是对于一些敏感空间或物品需要加强控制,确保住户的财产安全。例如,在连廊入口处安装安全门,限制非住户人员的进入;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控连廊的情况,一旦发生盗窃等事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四)连廊通风与排水连廊通风设备的设置是必要的。为了保证住宅连廊的空气质量和使用环境,需要在连廊内设置足够的通风设备以保证空气的流通。这样可以避免连廊内空气污浊,影响住户的健康。例如,可以在连廊的两端设置通风口,或者安装通风扇等设备。
连廊排水良好也非常重要。连廊要避免积水、潮湿等问题,必须确保排水设备良好,保证连廊内排水畅通。例如,设置合理的排水坡度,安装排水管道等,避免积水和滋生蚊虫等问题。
四、安全检测流程(一)钢连廊吊装施工方案钢连廊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整体吊装,具体流程为:地面钢结构整体拼装→钢连廊预提升 0.5m→钢连廊正式提升→钢连廊提升至对应高度微调就位并临时固定→钢连廊与塔楼焊接并拆除临时性支撑→释放液压索力→浇筑混凝土楼板。在两塔楼底位置搭设临时拼装平台,完成钢连廊底部拼装,同时在两侧塔楼顶层共设置 6 个提升吊点,每个吊点搭设 2 台同型号液压提升器(TL-HPS-60),每台液压提升器处共有 12 根钢绞线,下吊点布置于被提升连廊下弦杆悬挑端部,为优化钢连廊在吊装过程中的受力性能,降低部分杆件在吊装过程中的受力,在下吊点位置设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在连廊与塔楼焊接完成后切割拆除。
(二)监测系统选择由于钢连廊结构具有跨度及自重大、构件类型多及施工过程复杂等特征,建立了以关键杆件应力水平观测为主的监测系统。该健康监测系统由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子系统、数据处理和管理子系统、结构状态评估子系统 4 大模块组成。传感器子系统负责采集钢连廊关键构件的应变数据;数据采集和传输子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上传至云平台完成数据存储及管理;数据处理和管理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结构状态评估提供依据;结构状态评估子系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对钢连廊的结构状态进行评估,预防由施工误差、操作失误引起的结构损伤、失稳甚至破坏。
(三)测点布置根据初步结构有限元分析及对结构几何特征和受力特点的分析,在钢连廊关键构件上共安装 21 个 JMZX-212HAT 型振弦式应变传感器(量程为 ±1500με,灵敏度为 1με)。传感器布置在各施工步骤中内力较大区域(1 层型钢梁)、内力方向发生变化的构件(吊柱)及主要受力构件(钢管混凝土拱)上,传感器方向沿构件主要受力方向。传感器通过 JMZ-4SX 水工电缆线汇集至数据采集系统完成数模转换,再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将应变数据上传云平台完成数据存储及管理,通过设置阈值对结构异常状态预警。监测过程中,信号采样频率设置为 3min / 次,通过蓄电池 + 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应变采集用电,每层采集器相互串联通过信号线与位于监测总站上的控制器相连从而实现供电和无线传输数据。
(四)监测结果以钢连廊起吊初始时刻为应变零点,整个施工过程监测所得结构应变响应显示,在提升过程中,结构测点处的应变在结构吊装时的几个关键步骤中,由于边界条件及外覆荷载的改变,变化幅值为 -250~300με,在结构安装过程中,受施工扰动及环境温度影响,应变数据产生了 20~100με 的波动,在提升过程中波动较小,表明吊装过程整体平稳。连廊预提升阶段,结构由简支静置状态变为提升状态,边界条件发生转变,导致结构传力路径发生变化,各测点处应变数据变化显著,此时索缆产生的索力通过临时支撑传递至钢管混凝土拱,主要受力构件钢管混凝土拱受到较大压应变;各层间荷载通过吊柱传递至拱,吊柱受力由受压转为受拉,产生了较大拉应变。在整体结构提升至指定位置后,即开展钢管混凝土拱、主桁架与塔楼预留牛腿的焊接工作,焊接过程中,钢连廊整体并未受到较大影响,应变波动较小。在连廊与塔楼焊接完成后,即拆除临时支撑,此时结构传力路径发生变化,索缆产生的索力在临时支撑拆除后通过下弦杆传递,致使下弦杆产生了较大应变,此应变在索力释放后减小,下弦杆重新处于低应力状态。混凝土浇筑阶段,结构受力体系不再转变,由于层间荷载增大,吊柱及钢管混凝土拱应变逐步稳定增大,应变变化稳定。
五、安全监测方法(一)应力测试型钢混凝土连廊及其钢桁架加固结构的应力测试至关重要。考虑结构受力特点及其对称性,确定应力测点布置如下:
H 型钢吊杆应力测点布置:将七个单向应变计编号、、、、、、,分别布置在 12-C、13-C、12-B、13-B、11-E、12-E、11-D 处 H 型钢吊杆的中部腹板表面。这些位置处于 H 型钢吊杆的关键部位,能够准确反映吊杆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变化情况。
首层连廊的型钢混凝土主梁应力测点布置:将六个单向应变计编号、、、分别布置在 E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跨中、D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跨中、C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跨中、B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跨中、C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右支座、B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右支座下翼缘的上表面。这些位置涵盖了主梁的关键部位,能够全面监测主梁的应力状态。
第二层连廊的型钢混凝土主梁应力测点布置:将六个单向应变计编号分别布置在 E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左支座、D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左支座、E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跨中、D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跨中、C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跨中、B 轴钢混凝土主梁的跨中处下翼缘的上表面。通过对这些位置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第二层连廊主梁的应力变化情况。
首层连廊两侧的型钢混凝土柱应力测点布置:将 4 个单向应变计编号分别布置在首层连廊 10-C、10-B、14-E、14-D 处的梁柱节点核心区。这些位置是结构的关键部位,对其进行应力监测能够有效评估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第二层连廊两侧的型钢混凝土柱应力测点布置:将 4 个单向应变计编号分别布置在首层连廊 10-E、10-D、14-C、14-B 处的梁柱节点核心区。通过对这些位置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将所有单向应变计收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并利用 MIDAS 软件做有限元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推算应力预警值并对现场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测点处的应力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结构受力在安全范围内。
(二)变形测试测点布置结合施工测量要求,将四个反光片编号分别布置到 C 轴的主梁跨中和支座处腹板表面、B 轴的主梁跨中和支座处腹板表面。利用全站仪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变形沉降监测,能够准确测量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在进行变形测试时,全站仪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反光片位置的监测,可以实时掌握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这种监测方法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同时可以重复利用,能够有效地将结构变形的尺度进行放大,使其更为鲜明,利于施工者的观察实现预警功能。
六、安全检测注意事项(一)结构设计要点架空连廊的结构设计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详细计算和安全评估。结构设计要严格控制各种水平和垂直荷载,以及地震和风力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在阪神地震和台湾集集地震中,许多架空连廊发生破坏和塌落,这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以分析研究架空连廊结构的抗震性能。架空连廊的承载能力应符合载荷规范要求,确保安全可靠,满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其刚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施工质量把控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采用符合标准的材料和结构件,遵照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施工现场应按照安全生产标准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乐清市应急管理局邀请省级专家,会同属地镇街到多家企业开展实地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求立即整改,体现了施工质量把控的重要性。
(三)防护措施设置架空连廊必须设置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坠落和高空坠物伤害。防护措施包括围栏、栏杆、安全门等,围栏和栏杆的高度和间距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确保人员通过时不会发生意外。安全门应设置在架空连廊的入口和出口处,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人员。同时,还应设置避雷设施和消防设备等。避雷设施和消防设备应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和设置,以确保架空连廊在雷电和火灾等灾害情况下的安全。
(四)日常检查维护管理单位应每年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确保各项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检查内容包括架空连廊结构、围栏和栏杆、安全门等的状况,以及设备运行状态。同时,要做好建档管理工作,收集和保存好架空连廊的设计、施工和运行资料。例如,架空连廊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是保证其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好日常检查维护,才能保障架空连廊的安全使用。
七、总结与展望连廊结构安全检测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安全检测标准的明确到安全要求规范的制定,再到具体的安全检测流程和方法,以及安全检测注意事项,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连廊结构安全检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对建筑整体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通过严格执行安全检测标准和要求规范,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流程和方法,以及加强日常检查维护,可以有效保障连廊的结构安全。
然而,连廊结构安全检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连廊的结构形式和使用材料越来越多样化,这给安全检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检测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也需要检测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尽管面临挑战,但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保障连廊的结构安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连廊结构安全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连廊结构安全检测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管,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加强对连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连廊的安全使用。
总之,连廊结构安全检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不断完善检测技术和管理措施,为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建筑整体的稳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