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IQTC提出并推动立项的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 《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已经由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发布。标准已于2024年7月14日起正式实施。标准文本欢迎索阅。

立项背景
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设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现有研究显示造纸化学品可能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控制其含量成为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由IQTC牵头起草的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中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给出了严格的限量要求,而已有的研究表明,造纸化学品可能是纸制品中氯.丙.醇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管控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含量成为食品接触用纸的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造纸阶段用到的大量化学品中,可能会有部分化学品中含有来自于氯.丙.醇的氯.丙.醇残留,随着生产链的传递和食品接触用纸制品向所接触的食品发生迁移,氯.丙.醇可能最终会随食品进入,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
但我国对于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尚缺乏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这给造纸企业及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管控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带来困难。为弥补标准领域的这一不足,IQTC于2023年6月向食品工业协会提出了团体标准立项申请,并于2023年7月获得正式立项,总共有12家单位共同参与了为期一年的起草。
参编单位包括:济宁南天农科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洋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杭化哈利玛化工有限公司、广东良仕工业材料有限公司、珠海红塔仁恒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赛新材料有限公司、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索理思(上海)化工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保世高(广州)贸易有限公司、食品工业协会食品接触材料专业委员会。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适用于检测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的含量,涵盖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等多种化学品。通过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含量级别的化学品,为造纸企业和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提供了科学的检测和管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含量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消泡剂、涂布抗水剂、表面施胶剂、模塑防水剂、改性淀粉、改性松香、改性纤维素、改性树脂等。
标准采用两种方法对氯.丙.醇进行检测:
【方法一】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
无需使用昂贵的同位素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测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用于氯.丙.醇含量在ppm数量级的造纸化学品。

▲ 参考色谱图【方法一】
【方法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
通过衍生化反应提高检测灵敏度,检出限可低至0.01 mg/kg。

▲ 参考色谱图【方法二】
意义和影响
本标准的制定为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做好产品中氯.丙.醇的管控、以及造纸企业做好原材料中氯.丙.醇的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方法。这也将为下游纸制品企业生产的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做好氯.丙.醇的合规提供重要的解决思路。
IQTC期待与各方开展更多高水平合作,为行业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多高水平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转自“食品接触材料科学”微信公众号,原标题《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测试方法团标发布》,此微信公众由我们总部FCM实验室运营。
我们总部FCM实验室可以做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 氯.丙.醇含量的测试,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消费者安全领域,德国对这两种致癌物质做出了明确的限制,BfR (The German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 XXXVI. Paper and board for food contact 及其系列章节XXXVI/1- XXXVI/3中对这两种物质的限制要求为:成品经水萃取后不得检出1,3-DCP(检出限为2微克/升),同时3-MCPD的含量不能超过12微克/升。
2019年BfR的研究发现,1,3-DCP和3-MCPD在冷水中的萃取量高于使用热水萃取[5],因此检测这两种物质时应使用冷水萃取。即使该产品具有高温的使用用途,例如烘焙、烹饪用纸张,以便从最严苛的角度管控风险。相应的BfR建议函也根据该项研究发现修订了这一要求。
生产纸制品时,为了提高产品的湿强性能,往往会添加聚酰胺氯丙烷树脂类湿强剂(即PAE型湿强剂)。氯.丙.醇作为PAE湿强剂中残留氯丙烷的水解产物,会残留在PAE湿强剂中,进而进入食品接触用纸终产品,并随同食品的摄入而迁移至内,危害人的肾脏、肝脏、生殖系统等。 因此在修订后的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806.8-2022中,新增了对食品接触用纸中氯.丙.醇水提取量的限制性要求。
氯.丙.醇( Chlorinated Propanols) 是丙三醇上3个分别被氯取代所生成的一类同系化合物, 包括以单氯丙二醇形式存在的2-氯-1,3-丙二醇( 2-chloro-1,3-propanediol,2-MCPD),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以及以.丙.醇形式存在的1,3--2-(1,3-dichloro-2-propanol,1,3-DCP)和 2,3--1-(2,3-dichloro-1-propanol,2,3-DCP)。
其它资讯:
“PPG”遇水溶胀,具有较强黏弹性,像果冻一样,遇孔能堵,将水逼向含油孔隙,进而扩大波及体积;施加更大压力,它能改变自身形状穿越孔隙,随着液体的运移,发挥驱油作用。这种“固液共存”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收到了既能封堵又能驱油还能洗油的多重功效,有效解决了聚驱后油藏的强非均质性问题,实现了驱油体系的飞跃。目前这种体系设计在均属首例,已分别申报、美国发明专利。非均相复合驱从室内走向矿场28年,集团公司在胜利油田开展“孤岛中一区聚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项目,有力推动了非均相复合驱从室内走向矿场试验。
TPU(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优异的耐磨、拉伸强度、伸长率、阻燃、耐汽油、耐寒及耐曲折的性能,经常被用来制作耐磨性要求较高的轮子、鞋底、筛网等产品。在台湾,合成革生产企业采用TPU作为人造革、合成革涂覆材料,制作高耐磨性、高拉伸强度的人造革,但由于TPU合成革透气性较差,而且TPU原料价格偏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台湾地区生产出一种新型环保TPU合成革,此合成革不用任何溶剂,改原来的压延工艺为替代工艺直接采用TPU颗粒加热成液体涂覆于底布上,是完全环保型产品,而且产品通过涂覆密度及特殊处理可以达到透气和半透气效果,可以生产出以针织布、无纺布及超细纤维为基布的合成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