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IQTC提出并推动立项的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 《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已经由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发布。标准已于2024年7月14日起正式实施。标准文本欢迎索阅。

立项背景
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设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现有研究显示造纸化学品可能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控制其含量成为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由IQTC牵头起草的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中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给出了严格的限量要求,而已有的研究表明,造纸化学品可能是纸制品中氯.丙.醇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管控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含量成为食品接触用纸的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造纸阶段用到的大量化学品中,可能会有部分化学品中含有来自于氯.丙.醇的氯.丙.醇残留,随着生产链的传递和食品接触用纸制品向所接触的食品发生迁移,氯.丙.醇可能最终会随食品进入,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
但我国对于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尚缺乏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这给造纸企业及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管控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带来困难。为弥补标准领域的这一不足,IQTC于2023年6月向食品工业协会提出了团体标准立项申请,并于2023年7月获得正式立项,总共有12家单位共同参与了为期一年的起草。
参编单位包括:济宁南天农科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洋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杭化哈利玛化工有限公司、广东良仕工业材料有限公司、珠海红塔仁恒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赛新材料有限公司、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索理思(上海)化工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保世高(广州)贸易有限公司、食品工业协会食品接触材料专业委员会。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适用于检测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的含量,涵盖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等多种化学品。通过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含量级别的化学品,为造纸企业和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提供了科学的检测和管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含量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消泡剂、涂布抗水剂、表面施胶剂、模塑防水剂、改性淀粉、改性松香、改性纤维素、改性树脂等。
标准采用两种方法对氯.丙.醇进行检测:
【方法一】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
无需使用昂贵的同位素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测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用于氯.丙.醇含量在ppm数量级的造纸化学品。

▲ 参考色谱图【方法一】
【方法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
通过衍生化反应提高检测灵敏度,检出限可低至0.01 mg/kg。

▲ 参考色谱图【方法二】
意义和影响
本标准的制定为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做好产品中氯.丙.醇的管控、以及造纸企业做好原材料中氯.丙.醇的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方法。这也将为下游纸制品企业生产的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做好氯.丙.醇的合规提供重要的解决思路。
IQTC期待与各方开展更多高水平合作,为行业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多高水平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转自“食品接触材料科学”微信公众号,原标题《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测试方法团标发布》,此微信公众由我们总部FCM实验室运营。
我们总部FCM实验室可以做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 氯.丙.醇含量的测试,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氯.丙.醇是甘油分子中有一个或者两个被氯原子取代后得到的一类物质的统称,包括1,3--2-(1,3-DCP), 2,3--1-(2,3-DCP),3-氯-1,2-丙二醇(3-MCPD),2-氯-1,3-丙二醇(2-MCPD),是造纸过程中产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纸张中广泛使用的聚酰胺氯丙烷树脂类湿强剂的水解,也可能来源于氯丙烷改性的松香或改性淀粉中残留的氯丙烷的水解。
目前国内对于将厨房用纸按照食品接触材料来管理的意识尚不强,导致该类产品不合格率较其他纸制品高。另值得关注的是,纸吸管被视为替代塑料吸管的环境友好产品而受到市场重视,但研究显示,有4成被调查的纸吸管的3-MCPD不合格。考虑到纸吸管使用时会直接浸没到饮料中,并与消费者嘴部直接接触。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和控制纸吸管中3-MCPD的释放和暴露风险问题。
聚酰胺氯丙烷树脂(polyamide-epichlorohydrinresin,以下均写为PAE)作为广泛应用的湿强剂,能在中性和碱性pH生产工艺中发挥作用。PAE使用氯丙烷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但在生产过程却容易产生两种副产物,1,3-DCP和3-MCPD,这也是纸制品中1,3-DCP和3-MCPD的主要来源。
其它资讯:
Estafan等[5]提出牙体组织与瓷修复体之间粘接力差是导致瓷裂或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们对可塑性陶瓷采取凝胶酸蚀牙面后分别加入粘接剂、偶联剂、偶联剂和粘接剂联合使用的处理措施并加以评价,将通过不同方法获得的粘接抗剪强度进行比较:加入偶联剂的实验组试件所产生的结合力最强,酸蚀1min所得到的酸蚀界面。采用偶联剂+酸蚀1min可得到最强粘接效果。Yoshida,-K等[6]证明,在CAD/CAM复合材料表面使用偶联剂,即使经长期冷-热循环后,仍可在树脂接合剂与复合物之间产生的极强的粘接力。
OPP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在热灌装时可耐25℃的温度,而非耐热级的PET瓶在热灌装时只可承受16℃~17℃的温度。此外,PET瓶还需要使用真空盘来预防热灌装温度超过18℃时的塌陷,当瓶壁增厚时,生产速度减慢,造成生产成本增加2%。单层OPP瓶可以在多种热灌装食品市场上使用,尤其适合于热灌装温度较高时(18℃~25℃)的情况,从而为果汁、果酱、果胶、腌制品、酱汁和番茄酱等食品的阻隔性和非阻隔性包装开辟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