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IQTC提出并推动立项的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 《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已经由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发布。标准已于2024年7月14日起正式实施。标准文本欢迎索阅。

立项背景
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设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现有研究显示造纸化学品可能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控制其含量成为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由IQTC牵头起草的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中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给出了严格的限量要求,而已有的研究表明,造纸化学品可能是纸制品中氯.丙.醇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管控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含量成为食品接触用纸的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造纸阶段用到的大量化学品中,可能会有部分化学品中含有来自于氯.丙.醇的氯.丙.醇残留,随着生产链的传递和食品接触用纸制品向所接触的食品发生迁移,氯.丙.醇可能最终会随食品进入,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
但我国对于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尚缺乏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这给造纸企业及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管控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带来困难。为弥补标准领域的这一不足,IQTC于2023年6月向食品工业协会提出了团体标准立项申请,并于2023年7月获得正式立项,总共有12家单位共同参与了为期一年的起草。
参编单位包括:济宁南天农科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洋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杭化哈利玛化工有限公司、广东良仕工业材料有限公司、珠海红塔仁恒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赛新材料有限公司、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索理思(上海)化工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保世高(广州)贸易有限公司、食品工业协会食品接触材料专业委员会。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适用于检测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的含量,涵盖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等多种化学品。通过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含量级别的化学品,为造纸企业和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提供了科学的检测和管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含量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消泡剂、涂布抗水剂、表面施胶剂、模塑防水剂、改性淀粉、改性松香、改性纤维素、改性树脂等。
标准采用两种方法对氯.丙.醇进行检测:
【方法一】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
无需使用昂贵的同位素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测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用于氯.丙.醇含量在ppm数量级的造纸化学品。

▲ 参考色谱图【方法一】
【方法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
通过衍生化反应提高检测灵敏度,检出限可低至0.01 mg/kg。

▲ 参考色谱图【方法二】
意义和影响
本标准的制定为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做好产品中氯.丙.醇的管控、以及造纸企业做好原材料中氯.丙.醇的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方法。这也将为下游纸制品企业生产的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做好氯.丙.醇的合规提供重要的解决思路。
IQTC期待与各方开展更多高水平合作,为行业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多高水平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转自“食品接触材料科学”微信公众号,原标题《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测试方法团标发布》,此微信公众由我们总部FCM实验室运营。
我们总部FCM实验室可以做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 氯.丙.醇含量的测试,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团体标准发布前,对于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测试方法并没有官方检测标准,这对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有效管控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残留、以及造纸企业选择尽量低氯.丙.醇残留的造纸化学品原材料都带来巨大的挑战,也给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和原材料提供科学的检测技术服务造成困难。因此亟需尽快建立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检测方法标准,为造纸和造纸原材料生产企业做好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食品接触纸制品所用的纸浆纤维素具有高度的亲水性,遇水容易失去其大部分强度而无法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因此,食品包装用纸往往要在纸浆或涂布环节使用湿强剂来提高纸张的强度,使纸张性能达到要求。其中聚酰胺氯丙烷树脂(Polyamidoamine-epichlorohydrin polymer,PAE)因其用量少,湿果好,成纸返黄少,具有良好的再成浆性能,无甲醛释放风险,目前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湿强剂。
消费者安全领域,德国对这两种致癌物质做出了明确的限制,BfR (The German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 XXXVI. Paper and board for food contact 及其系列章节XXXVI/1- XXXVI/3中对这两种物质的限制要求为:成品经水萃取后不得检出1,3-DCP(检出限为2微克/升),同时3-MCPD的含量不能超过12微克/升。
2019年BfR的研究发现,1,3-DCP和3-MCPD在冷水中的萃取量高于使用热水萃取[5],因此检测这两种物质时应使用冷水萃取。即使该产品具有高温的使用用途,例如烘焙、烹饪用纸张,以便从最严苛的角度管控风险。相应的BfR建议函也根据该项研究发现修订了这一要求。
其它资讯:
S+S的分选系统采用了近红外检测技术,塑料通过近红外检测头,光线通过塑料反射,不同的塑料反射回的光线波长也不同,高性能计算机可以通过不同的波长识别不同的塑料(如下图),这一技术不受物料比重和外表颜色的限制,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回收行业。除了核心的检测传感器,一套自动化分选系统同样需要配有合适的物料输送系统,将物料均匀平铺开,避免物料间的重叠而造成的误剔除。快速的剔除装置,能够准确无误地杂质位置并及时剔除,只有这三个环节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塑料回收阶段的分选。
PT:生产商要求一些终端用户按PT:成本的3%和现货平均价的7%来确定明年的PT:合同价。如果按照新的公式计算,终端用户购买PT:长期合同货需比目前以现货价结算的PT:合同价多付26~31美元/吨。据市场人士分析,买主之所以不会轻易接受新的定价模式,因为这样明显地增加了成本,而且国内的供货相当充足。正是由于大量PT:扩能导致PT:价格下降,但又由于新建下游装置要投运造成PX需求不断增加,所以使PX价格得到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