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IQTC提出并推动立项的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 《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已经由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发布。标准已于2024年7月14日起正式实施。标准文本欢迎索阅。
![](https://cos3.solepic.com/20240918/b_5486869202409181158131601.png)
立项背景
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设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现有研究显示造纸化学品可能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控制其含量成为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由IQTC牵头起草的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中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给出了严格的限量要求,而已有的研究表明,造纸化学品可能是纸制品中氯.丙.醇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管控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含量成为食品接触用纸的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造纸阶段用到的大量化学品中,可能会有部分化学品中含有来自于氯.丙.醇的氯.丙.醇残留,随着生产链的传递和食品接触用纸制品向所接触的食品发生迁移,氯.丙.醇可能最终会随食品进入,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
但我国对于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尚缺乏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这给造纸企业及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管控造纸化学品中的氯.丙.醇带来困难。为弥补标准领域的这一不足,IQTC于2023年6月向食品工业协会提出了团体标准立项申请,并于2023年7月获得正式立项,总共有12家单位共同参与了为期一年的起草。
参编单位包括:济宁南天农科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洋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杭化哈利玛化工有限公司、广东良仕工业材料有限公司、珠海红塔仁恒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赛新材料有限公司、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索理思(上海)化工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保世高(广州)贸易有限公司、食品工业协会食品接触材料专业委员会。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适用于检测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的含量,涵盖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等多种化学品。通过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含量级别的化学品,为造纸企业和上游化学品生产企业提供了科学的检测和管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造纸化学品中游离态氯.丙.醇含量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湿强剂、粘缸剂、防油剂、消泡剂、涂布抗水剂、表面施胶剂、模塑防水剂、改性淀粉、改性松香、改性纤维素、改性树脂等。
标准采用两种方法对氯.丙.醇进行检测:
【方法一】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
无需使用昂贵的同位素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测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用于氯.丙.醇含量在ppm数量级的造纸化学品。
![](https://cos3.solepic.com/20240918/b_5486869202409181158144015.png)
▲ 参考色谱图【方法一】
【方法二】衍生化反应-气相色谱-质谱法
通过衍生化反应提高检测灵敏度,检出限可低至0.01 mg/kg。
![](https://cos3.solepic.com/20240918/b_5486869202409181158145330.png)
▲ 参考色谱图【方法二】
意义和影响
本标准的制定为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做好产品中氯.丙.醇的管控、以及造纸企业做好原材料中氯.丙.醇的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方法。这也将为下游纸制品企业生产的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做好氯.丙.醇的合规提供重要的解决思路。
IQTC期待与各方开展更多高水平合作,为行业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多高水平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转自“食品接触材料科学”微信公众号,原标题《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测试方法团标发布》,此微信公众由我们总部FCM实验室运营。
我们总部FCM实验室可以做团体标准 T/CNFIA 206-2024 氯.丙.醇含量的测试,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粘缸剂游离态氯检测及第三方检测机构](https://img.11467.com/2024/09-18/1324479102.jpg)
相关资讯:
氯.丙.醇是甘油分子中有一个或者两个被氯原子取代后得到的一类物质的统称,包括1,3--2-(1,3-DCP), 2,3--1-(2,3-DCP),3-氯-1,2-丙二醇(3-MCPD),2-氯-1,3-丙二醇(2-MCPD),是造纸过程中产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纸张中广泛使用的聚酰胺氯丙烷树脂类湿强剂的水解,也可能来源于氯丙烷改性的松香或改性淀粉中残留的氯丙烷的水解。
氯.丙.醇酯类化合物是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等)的酯化产物。包括3-氯-1,2丙二醇酯(3-MCPDE)、2-氯-1,3-丙二醇酯(2-MCPDE)、1,3--2-酯(1,3-DCPE)和2,3--1-酯(2,3-DCPE)。其中食品污染风险较高的主要是3-氯.丙.醇酯(3-MCPDE)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E)。
欧洲理事会公共健康委员会食品接触材料专家委员会在《关于薄页厨房纸巾和餐巾纸的政策综述》(第1版,2004.9.22)对1,3-DCP和3-MCPD的规定同BfR一致。《欧盟生活用纸生态标签》(2009/568/EC)规定生活用纸用PAE中有机氯物质氯丙烷(ECH)、1,3--2-(DCP)和3-氯-1,2-丙二醇(MCPD)3种物质的总量不能超过0.7%(相对于PAE绝干质量)。
其它资讯:
Mylchrest和Foster解释说,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和排斥产生雄性特殊过程。Foster发现DBP和苯二甲酸一丁酯都不会与雄性的受纳体结合,因此内分泌调节不能被直接证明,同时它们的生物学机理还不清楚。以上各研究工作说明,试验效果高度取决于试验技术和所采用的方法。而应用胃管灌食和直接喂饲法更能确切反映和环境暴露的情况。这些试验似乎与人类的关系很小,因为试验时喂食的量比暴露其中的量大好几个数量级,而且苯二甲酸酯在啮齿动物的代谢情况同有很大的差别。
“市场上对非晶硅电池仍然存在认识的误区。”招商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主观上认为转换效率越高就越能体现企业的竞争力,但实际情况是转换效率的高低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关键还在于产品的性价比,即使转换效率很高,但制造成本同样较高的情况下,较高转换效率的产品一样没有市场。”不过,薄膜电池的前景也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多晶硅价格从45美元/公斤跌到5美元/公斤的大背景下,多晶硅电池的价格优势凸现,如果多晶硅电池市场转暖,很可能意味着薄膜电池的噩梦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