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缆根数: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忽视进缆根数这个问题,而更关注交接箱的性能和容量。但是,由于光缆交接箱是长期使用的设备,随着电信运营的不断发展,线路的不断扩容,进箱的光缆会是逐年递增的。没有人希望看到这样的现象:光缆交接箱的容量还有富余,但却再也找不到进缆孔位和光缆固定位了。以上述城区为标准,若使用环型结构,主干层引入光缆为2条。考虑日常维护、割接等要求,需有2条备用引入点,应能引入24条光缆。不过光缆交接箱的内净空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引入太多光缆。基本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在光缆网络规划时可以增加光缆交接箱数量解决光接入点密集问题;二是在引入光缆固定点用完前,布放一条大对数光缆用来割接几条小对数光缆,腾出引入固定点。总之,一般光缆交接箱接入的光缆应有
16~20条。
●跳纤的管理:从光缆交接箱内的纤芯类型有4种:非本光缆交接箱使用的纤芯——直通光纤;光缆开剥点到熔接盘的光缆纤芯——使用光纤;熔接盘到适配器的尾纤和连接主干层光缆和配线层光缆的跳纤。如何合理安排这4类纤芯在光缆交接箱的走向、盘留、固定、保护,使施工、维护、更换等操作方便、合理,是判别光缆交接箱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在使用光纤的管理方面,因主干层光缆多数使用带状光缆(含4、8、12纤芯带),而配线层多数使用层续式单纤光缆,光缆交接箱的纤芯熔接、终端管理就要适应各类型纤芯的使用。又如在跳纤管理方面,假设在288芯光缆交接箱开通70个的系统后,箱内跳纤就140条,如何解决跳纤的相互缠绕、挤压、打结,是十分头疼的问题。建议光缆交接箱使用单走纤方式,便可避免
上述问题。
光缆交接箱性能!
光缆交接箱是安装在户外的连接设备,对它zu根本的要求就是能够抵受剧变的气候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它要具有防水气凝结、防水和防尘、防虫害和鼠害、抗冲击损坏能力强的特点。它必须能够抵御比较恶劣的外环境。因此,箱体外侧对防水、防潮、防尘、防撞击损害、防虫害鼠書等方面要求比较高;其内侧对温度、湿度控制要求十分高。按,这些项目zui高标准为IP66。但能达到该标准的箱体外壳并不多。目前国内使用的光缆交接箱箱体主要有:原装德国KRONE箱体,箱体采用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增强材料(SMC)在防水、防潮、防撞击损害方面有较好的性能。国内参照KRONE箱体的仿制品是以铁质为主的金属箱体(一般达到IP65标准)。对于金属箱体,由于其在防水气凝结方面的低劣性能,注定不会得到大量使用并逐渐被淘汰。国内一些仿制品由于材料性能问题导致箱体在防水气凝结和抗冲击两项性能上与引进德国的KRONE有较大差异,另外由于密封胶条 性能较差,在防水、防尘两项性能上表现也一般。当然在光缆交接箱安装位置的外环境比较好时,降低性能要求,减少投资也是可以接受的。光缆交接箱
运用无跳接光交箱的设计理念,减少配纤适配器和跳纤,减少通信故障点和插损,提升网络安全;解决光分路器的管理与扩容:
配线区尾纤定长2米,且配备有序的尾纤管理中心,界面清晰增加了光分单元,满足光纤点对点,点对多点综合发展需求;模块设计,按需配置,应用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