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企业借用外债的详细解析——外债备案
武汉企业借用外债涉及多方面内容,以下是详细解析:
政策依据:
主要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23 年 1 月 10 日发布的《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56 号),该办法自 2023 年 2 月 10 日起施行。
适用范围与主体:
适用范围:适用于按约定还本付息的 1 年期(不含)以上企业中长期外债。
适用主体:境内企业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包括基于境内企业的股权、资产、收益或其他类似权益,在境外发行债券或借用商业贷款的情况。这里的 “外” 指的是在境外借用的债务,无论其是人民币还是外币形式,债务工具类型包括债、永续债、资本债、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融资租赁及商业贷款等。
申请条件:
合法合规要求:企业需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合规经营,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资金需求与用途:有合理的外债资金需求,用途符合规定,募集资金应用于主业,并有利于配合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信用与犯罪记录:资信情况良好,具有偿债能力和健全的外债风险防控机制;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三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或者因涉嫌犯罪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依法立案调查的情形。
申请流程:
形式审查:政务服务大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检查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等,审查合格的予以接收。
复审与受理:承办司局对材料进行复审,重点审核企业的资格条件、外债用途、还款能力等,审核合格的予以受理。审核登记机关受理之日起,通常在 3 个月内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结果;如需补充材料,受理日期为收到所有补充材料之日。
基础证照材料: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若已完成多证合一,则只需提供营业执照)。
财务材料:经审计的近三年财务报告,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用于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外债具体信息材料:详细的外债发行方案,涵盖外债币种、规模、利率、期限、募集资金用途、资金回流情况等;外债借款合同或意向书(外文材料需提供中文翻译件);若有担保,还需提供担保合同或意向书。
决策文件:企业内部关于借用外债的决策文件,如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等。
其他辅助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批复、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等。
准备备案材料:
线上注册及申报:自 2020 年 11 月 1 日起,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 “政务服务” 频道或指定的网络系统进行注册和登录,按照系统要求填报企业基本信息、外债信息等相关内容,并上传备案材料。
提交申请:完成线上填报后,将纸质版材料报送至指定的政务服务大厅,也可通过邮寄方式提交,但要注意邮寄的地址和收件要求。确保纸质材料与线上申报内容一致,且签字、盖章等手续齐全。
审核与反馈:
取得备案证明:若备案申请获得批准,相关部门将出具备案证明,如《企业借用外债备案登记证明》。企业凭此证明按规定办理外汇登记、账户开立、资金收付和汇兑、资金使用等相关手续。
后续管理:
信息报送:借用每笔外债后 10 个工作日内,需通过网络系统向审核登记机关报送借用外债信息;在《审核登记证明》有效期届满后 10 个工作日内,报送相应的外债借用情况。
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外债风险管理,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合理选择金融市场工具有效规避和对冲可能存在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特殊政策与试点:
曾有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政策,如在湖北自贸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在不超过 500 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这对处于初创期、净资产规模较小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其拓宽融资渠道,融入低成本资金,满足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