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体资格方面:
独立法人资格:企业必须是依照法律法规在国内正式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公司等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一般不具备申请资格。
合法存续与合规经营:企业需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具备合规经营的记录。
良好的公司治理: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管理规范,内部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各部门结构完整、职责明确,能够有效决策和管理企业日常运营,以便对外债资金的使用和偿还进行管理。
无不良信用及违法记录: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三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或者因涉嫌犯罪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依法立案调查的情形;同时在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没有不良信用记录,过往的债务能够按时偿还。
2.财务状况方面:
合理的资金需求:企业应具有明确且合理的外债资金需求,能够清晰地阐述借款的原因和用途。
良好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应健康稳定,具备足够的还款能力,能够按时足额偿还外债本息。通常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来评估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不宜过高,流动比率应保持在合理水平。
稳定的盈利能力:具有稳定的盈利来源和持续的经营能力,能够保证企业在借款期间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持债务的偿还,一般需提供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材料来证明盈利能力。
3.资金用途方面:
合法合规:外债资金应有明确、合理且符合国家政策的用途,不得违反我国法律法规,不威胁、不损害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信息数据等安全,不违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不违反我国有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得用于投机、炒作等行为。
与主营业务相关:资金用途应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匹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风险防控方面:
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企业应具备健全的外债风险防控机制,包括合理的风险评估流程、风险预警措施等,能够对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
明确的资金管理计划:对于借用外债后的资金回流、使用、偿还等流程有明确的安排和规划,确保外债资金的使用和偿还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