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自吸泵使用说明
1、本单位泵出厂时一般都已配好三相电机,用户接上380v电源,转向正确,便可使用。(如需配单相电机,应在订购时说明了,单相电机只能接220v电源使用)。
2、泵第一次使用前必须从排气罗塞处把泵体注满溶液。旋紧罗丝,再按转向标志,启动电机,按吸程高低不同一般需要2~4分钟,自动排完空气,输送液体,下次启动则不需收灌。长期不用的泵启动时,应先打开加水罗丝,检查泵体是否存在液体,如不足请补满。
3、严禁泵体内无液体,启动电机,以防机械密封磨擦,发热烧坏。
4、泵起动前,应用于旋转联轴器,检查是否旋转灵活,如果阻力大,应查明原因,处理后才可合闸启动。
5、运转后,观察密封部位是否有泄漏,如有轻微泄漏,可让其跑合10~20分钟,等动静环端面磨合均匀后一般可解决,否则应拆开逐项检查,重新安装。
6、输送酸类浓浆,停车后应用清水冲洗,以减少积存酸、碱液体对泵和管道的腐蚀,尤其可以避免介质沉淀在密封动静环上,造成下次起动时咬静环。
7、泵的主轴和转动部件应保持清洁,轴承体内每年要补充2~3次黄油,数量以加满黄油室的40%为宜。
8、泵上配套的电机,请注意防潮、防腐蚀、更换电机时,新电机的容量和转速必须与原来的一致。
移动式自吸泵安装于拆修
(一)新泵的安装:
1、泵可按“泵外形安装尺寸表”进行打基础和确定底脚螺栓位置。但是最好等泵运到现场后按底座尺寸进行施工。
2、泵装于基础上,可用垫铁调整机组水平,用水平仪检查泵和电机轴的水平,要重新检查和调整泵轴心和电机轴心的同度度,用刀口平尺和塞尺检查泵和联轴器外圆、上、下、左、右的差数均不得超过0.15毫米。两联轴器端面间隙偏差不超过0.2毫米。
3、不应用泵承受管路重量,管路重量应有管路支撑设备承受。
4、按装结束应用手转动联轴器看是否轻松灵活,有无卡滞现象。
(二)泵的拆装:
1、拧下轴承体与泵体连接的四个螺丝,同时将机械密封和泵盖松开。
2、拧开叶轮螺(右旋)取下叶轮、键和泵盖,再将机械密封从泵盖中取下。
3、用拉子拉下联轴器后拆下键,轴承端盖,最后将轴和轴承拆开。
4、泵的装配顺序按上述相反进行。
5、自吸泵的进口束节重装时,请注意阻水阀应向正面,以便与阻水阀正面贴合保证自吸效果(见图)。
图片
(三)机械密封的安装:
1、更换机械密封时,应注意规格,型号都要与原来的相符。
2、在安装机械密封过程中,应保持清洁,不许敲打密封原件,以防损伤和破坏。
3、安装大小密封圈和动静环时轴表面应涂上一层清洁的机油和透明油。
4、将静环和大胶圈装入泵盖,然后一起装上轴上(注意:动环销必须对准叶轮的传动孔)。
5、将弹簧座、弹簧、推环组成一体、以弹簧座端面为作力点,将其推上主轴,其推力以弹簧压缩2-4mm后在轴上滑动为宜。如弹簧尚未压缩,即可滑动,则表示动环与主轴配合偏松,摩擦偏小,如弹簧压缩6mm以上,动环和密封圈仍不能在轴上滑动,则说明其配合偏紧,应以检查机械密封是否与原来的相符合。
移动式自吸泵故障与排除
故障
|
产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不出液
|
1泵内没有灌注满启动液
2吸入管、压出管或泵的流产堵塞
3吸入管路漏气
4吸上高度超过允许范围
5使用扬程超过了设计扬程
6输送热地、发挥性介质
7转向反了
8机械密封漏气
|
1重新灌满液体,第二次启动则不必灌液
2清除杂物
3检修和更换吸入管路
4按允许吸上高度重新安装泵
5重新选泵
6降低吸程或采用取倒灌安装
7纠正转向
8检修或更换机械密封
|
自吸时间长
|
1液体温度过高
2吸入管道过长
3进口管道有ω型弯曲
4出口淹没在液体中
|
1液体温度降至40度以下
2尽量缩短管道
3去除所有ω型管道
4使出口与大气相通
|
流量不够
|
1吸入管浸泡的深度不够
2吸入管路太细或有杂物堵塞
3叶轮严重磨损或严重腐蚀
4密封环严重磨损后腐蚀
5叶轮与泵盖间隙太长
|
1增加吸入管的浸入深度
2换合适管路,清除杂物
3换新叶轮
4换新密封环
5减少间隙
|
扬程不够
|
1叶轮腐蚀严重
2电机配错
3叶轮与泵盖间隙太长
|
1换新叶轮
2更换电机
3减少间隙
|
轴承过热
|
1润滑油不够或太多
2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
3轴承损坏
4轴承质量不符
|
1润滑油应上密封腔的30-40%
2调整使泵轴与电机轴同心
3更换新轴
4降低噪音轴承
|
振动严重
|
1泵轴电机轴不同心
2泵轴弯曲
|
1调整使泵轴与电机轴同心
2重新换轴
|
密封泄漏
|
1弹簧压力不足
2动环或静环端腐蚀、磨损或划伤
3动环密封圈腐蚀变形
4异物或介质结晶影响了动环的主向移动
|
1调整弹簧压缩量或换弹簧
2修复或更换动环或静环
3重新换动环密封圈
4去除异物或介质的结晶
|
电机过热
|
1液体比重大或温度太高
2机械密封弹簧调的太紧
3电压过低
4装配质量差,有些零件磨擦或电机与泵轴的不同心
|
1加大电机
2重新调整弹簧压缩量
3提高电压
4检查装配质量,排除装配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