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与意义
兰州市安宁区高标准农田项目是促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安宁区农业用地面临着提高产出效率、保障农产品供应的挑战。本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建设措施,优化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土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安宁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项目建设内容涵盖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设施完善、田间道路修建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共同打造现代化、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环境。
验收依据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确保项目建设中土地使用的合法性,规范土地整治行为,保护耕地资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土地利用环节提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指导项目建设遵循农业发展规律,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从宏观层面保障项目建设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 - 2014):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是本次验收的核心依据。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 - 99):用于评估灌溉与排水设施的设计合理性和建设质量,确保灌溉系统的供水能力和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满足农田需求。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指导田间道路建设,保障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符合要求,满足农业机械通行和农产品运输需要。
项目文件
安宁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预期效益,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也是验收过程中衡量项目整体建设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参考。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明确各个子项目的具体设计参数、建设规模、施工工艺等内容,是验收工作中检查工程实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直接依据。
验收内容
(一)土地平整工程验收
平整度检测
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电子水准仪、GPS - RTK 测量系统等,对农田表面进行多点测量。根据设计要求,田块平整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 ±3cm),确保灌溉水均匀分布和农业机械作业的平稳性。田块几何参数检查
检查田块的大小、形状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合理的田块规模和形状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和灌溉、排水系统的布局。同时,检查田埂的高度、宽度和稳定性,田埂应能有效分隔田块并防止水土流失。土壤质量评估
对经过平整的土壤进行抽样检测,分析土壤的肥力、质地、酸碱度等指标。若项目实施了土壤改良措施,需检查改良材料的使用情况和改良效果,确保土壤适宜农作物生长。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验收
灌溉工程
水源设施:检查水井、水池、灌溉泵站等水源工程的建设质量。对于水井,查看其深度、井筒结构、滤水层设置是否符合要求,出水量和水质应满足灌溉需要。水池和泵站的容量、设备选型和安装应保证灌溉用水的稳定供应。
输水系统:检查渠道和输水管道的质量。渠道的衬砌应完整、无渗漏,渠道断面尺寸、比降符合设计标准,水流顺畅。输水管道的材质、管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连接牢固、密封良好,通过压力测试等手段检查管道的输水性能。
灌溉设备:检查喷头、滴灌带等灌溉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运行效果。喷头的射程、喷洒均匀度、工作压力等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滴灌带的滴头流量均匀、无堵塞,灌溉控制系统应能准确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实现灌溉。
排水工程
排水沟:检查排水沟的深度、宽度、坡度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沟底和沟壁应平整、坚实,无坍塌和淤积现象。排水沟的过水能力应满足排除田间积水的要求,特别是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能有效防止农田涝灾。
排水暗管(如有):检查排水暗管的管材质量、管径、铺设坡度和连接情况。通过通水试验等方法检查暗管的排水性能,确保排水顺畅,无堵塞和渗漏。
(三)田间道路工程验收
道路结构质量
路基:检查路基的压实度、承载力和稳定性。通过现场试验(如环刀法测压实度、承载板试验测承载力),确保路基达到设计强度,无明显沉降、裂缝等质量问题。
路面: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如砂石路面、混凝土路面),检查其平整度、厚度、材质组成。砂石路面的砂石级配应合理,混凝土路面的混凝土强度、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查路面的伸缩缝、切缝设置是否规范,以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
道路功能满足度
检查田间道路的宽度是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道路的转弯半径、坡度等设计参数应符合农业机械作业特点。道路之间应相互连通,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确保农机能够顺利到达各个田块,便于农产品运输和田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