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

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

更新:2024-12-18 13:30 发布者IP:27.152.117.201 浏览:0次
供应商:
厦门盈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商铺
企业认证
所在地
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路482号602室
联系电话
0592-6372630
销售经理
兰顺长
手机号
18030129916
让卖家联系我
18030129916

详细

  • 促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有效向制造业聚集,促进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催生新领域、新赛道、新路径,为做大制造业“盘子”、稳定制造业比重提供明确方向。

  • 可从政策投入机制、创新投入机制、人才投入机制三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为稳定制造业比重指明了根本方向。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是指促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有效向制造业聚集,促进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层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在战略规划、政策引导、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动制造业比重稳定在合理区间。围绕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健全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投入机制,应重点在政策投入机制、创新投入机制、人才投入机制三方面持续发力。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离不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国内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截至2023年,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是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显著,货物贸易出口连续15年保持全球,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2%,呈现连续两年回落态势,比2020年低0.1个百分点。

    虽然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符合产业演进客观规律,但规模庞大的制造业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完整的产业体系是维护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坚实支撑。因此,要防止制造业比重快速、大幅下降。

    从国际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是应对大国竞争的关键保障。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根据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主要经济体完成工业化后大部分选择“去工业化”,服务业比重普遍达到80%左右,但也带来了产业空心化、技术创新能力衰退、收入差距扩大、供应链脆弱等问题。

    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重新复兴制造业。其中,美国坚持“制造业回流”和“培育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2010-2021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8%,高于国际金融危机前(2000-2009年)1.6%的平均增速水平,美国制造业比重从2010年的12%下降至2021年的11%,基本保持稳定;美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2010年的8.5%提升至2023年的8.7%。日本和德国则坚持发展制造业,日本制造业比重2021年为21%,与2006年22%的峰值相比仅下降1个百分点,德国制造业比重2021年为19%,与2007年21%的峰值相比仅下降2个百分点。

    未来制造业是各国博弈的主战场,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合理比重,将有利于稳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保持我国在大国竞争中的优势。

    加大战略、政策和要素投入

    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重点要有效解决体制机制堵点卡点,在战略引领、政策倾斜、要素保障方面加大投入,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提供重要支撑。

    强化战略引领作用,形成制造业发展共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今后一个时期,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明确要求得到了地方层面的积极响应。

    其中,北京在2021年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浙江在2020年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以上;福建在2021年提出,“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广东2021年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

    发展制造业已成为社会共识,各地政府积极谋划产业布局,汇聚各类资源向制造业靠拢,为稳定制造业合理比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强化政策资源投入,优化制造业发展结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催生新领域、新赛道、新路径,为做大制造业“盘子”、稳定制造业比重提供明确方向。一是优化存量,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做大增量,加快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三是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产业。

    为打好产业优化组合拳,国家层面出台系列政策,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总增加值为22.3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7.73%,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围绕政策支持方向,各地因地制宜布局制造业产业。例如,浙江加快建设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各地数字化、绿色化典型案例不断涌现;广东、江苏、湖北、湖南等先后明确未来产业重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产业蓬勃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挖掘制造业发展潜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要素的支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中央和地方创新发展思路,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国家层面持续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地方层面,深圳、杭州、长沙等城市提出“工业上楼”,探索工业生产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延伸产业发展的土地空间。

    在人才引进方面,国家层面制定制造业人才培育计划。地方层面,江苏各地出台人才新政、上新人才公寓等举措招引人才;广东省推动茂名和佛山牵手共建“人才飞地”,强化区域协调;北海市布局建设“北部湾—深圳”国际人才飞地,链接深圳全球性优质创新资源,补齐人才短板。

    在金融支持方面,国家层面加快推进产融合作。地方层面,深圳等地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合作,促进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

    多措并举健全投入机制

    从机制建立来看,可从政策投入机制、创新投入机制、人才投入机制三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

    政策投入机制方面,加大财税支持和强化金融服务。资金是稳定制造业合理比重的血液。当前,我国财税金融政策对制造业的支撑服务偏弱,部分制造业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增加制造业资金供给,需加大财税对制造业支持力度。健全重大战略任务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完善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

    增加制造业资金供给,需强化金融对制造业服务能力。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持续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贷规模。积极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工具,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对制造业的融资供给能力。

    创新投入机制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三新”产业发展。创新是稳定制造业合理比重的动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三新”产业融合发展均离不开创新这个“牛鼻子”。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投入,利用新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效率提升和向高端延伸。

    二是加快培育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大对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投入,强化“中央+地方”配套措施,集中优势资源集中解决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问题;加快布局发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投入,构建技术创新、中试应用、产品推广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机制,抢抓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动力源。

    三是推动“三新”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发展特色“三新”产业,开放更多应用场景,为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加快培育数字产业,丰富数据要素应用,助力制造业发展。

    人才投入机制方面,实现多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和多渠道人才激励。人才是稳定制造业比重的资源。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人才“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难题,人才脱实向虚、结构性用工短缺等突出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存在高技能人才稀缺和一线工人短缺问题。

    增加制造业人才供给,应建立多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支持各类院校深化工科建设,强化产教融合,建设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政策,为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归国创新创业创造便利条件。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企业家坚守实业,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企业。

    增加制造业人才供给,应建立多维度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企业自主评审职称,建立职业资格与职称体系双向互通评价。加快构建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赋予企业人才评价更大自主权,协助解决好制造业高端人才安心创业的问题。



    关于厦门盈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更多新闻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主要经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模块、CPU处理器、机架电源端子,自动化

    我们是一家主要经营全球各品牌的自动化设备产品,有(DCS系统)和(机器人系统)以及(大型伺服控制系统)的模块备件,这些产品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简称DCS、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工业用模组、工业控制通讯转换器简称Anybus、远端输出/输入模块简称RTU、工业电脑、工业用低频萤幕简称IPC、人机界面SCSI(50/68/80Pin)AnyBus(Gateway)等一些自动化设备备件。我们主要是为经销商和外贸商以及终端客户供货。我们主要卖的产品名称有处理器、触摸屏、模块、卡件、电源、机架、变频器、驱动器、软启动器、数据线、端子、电机、传感器、控制面板、机器人、通讯卡、工控机、软件、接触器、转 ...

    内容声明:顺企网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顺企网所展示的信息内容系由厦门盈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者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顺企网提醒您购买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在购买前通过电话与商家沟通确认顺企网存在海量企业商铺和供求信息,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顺企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您可能喜欢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厦门盈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自行发布,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经营性-2016-0009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11467.com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