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进行年度审计时,往往对审计应涵盖的方面不清楚,导致审计工作不全面或重点不突出。年度审计的范围通常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重大经济业务的合规性等。审计人员会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经营风险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审计重点。因此,在审计开始前,企业应与审计机构充分沟通,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财务报表数据不实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数据错误、遗漏或不实记载,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为避免这一问题,企业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编制财务报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审核和监督。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财务报表数据有误,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正,并提供相关的说明和依据。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或执行不到位,会增加审计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改进。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企业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以降低经营风险。
四、审计证据不足审计过程中,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审计证据来支持财务报表和相关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会导致审计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企业应按照审计要求,妥善保存相关的财务凭证、合同、文件等资料,并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和整理,确保审计时能够及时提供。审计人员也应在审计计划中明确所需的审计证据,并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指导企业提供有效的证据。
五、关联交易问题企业对关联交易的处理不当,如未进行准确的识别、计量和披露,或关联交易的价格未遵循市场公平原则,都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公正性。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对关联交易进行准确的识别、计量和披露。关联交易的价格应遵循市场公平原则,如有特殊情况,应提供合理的解释和依据。审计人员会对关联交易进行重点审查,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要求企业提供充分的披露信息。
六、审计时间安排不合理企业未能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导致审计工作仓促进行,会影响审计质量。企业应提前规划年度审计工作,与审计机构协商确定审计时间,并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在审计期间,要积极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和信息,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审计机构也应合理安排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完成审计任务。
七、审计费用争议企业对审计费用的计算方式或金额存在异议,会导致双方产生纠纷。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企业应与审计机构明确审计费用的计算方法、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等条款。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对费用产生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依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