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管理:上海市企业外债备案政策旨在规范企业境外融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并促进跨境融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升便利化:政策致力于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优质企业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
企业资质:
企业必须是依法设立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企业需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和偿债能力,包括健全的财务状况和稳定的经营收入。
融资需求:
企业需有明确的融资需求和合理的融资计划,确保外债资金用于合规用途。
融资需求需与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计划相匹配,包括融资额度、期限、利率等关键要素。
合规性:
企业需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外债管理的法规与政策,确保融资活动的合规性。
企业应定期关注国家和地方关于外债管理的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外债策略适应新的法规环境。
备案流程:
企业内部决策:通过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确定外债融资的具体方案。
准备备案材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介绍、财务报表、融资计划、还款能力证明等。
提交备案申请:将备案材料提交至相关部门(如外汇管理局或其指定机构),可选择线上或线下方式。
材料审核: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备案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包括企业资质、融资计划、还款能力等方面。
备案确认:审核通过后,相关部门将出具备案证明或进行电子备案登记。
备案材料:
企业基础资料: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如已三证合一则无需单独提供)、税务登记证(如已三证合一则无需单独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文件、企业章程及新修订记录等。
财务资料:近一期的财务审计报告、上年度或zui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复印件等。
外债相关材料:借款合同或协议、外债合同正本、借款用途说明、风险评估报告等。
其他必要材料:董事会或股东会关于借用外债的决议、企业借用外债真实性承诺函及签字人员身份证复印件等。
外债签约登记:企业在发改委和商务部门备案完成后,需在正式签订借款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携带相关材料到企业注册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
资金入账:在外管局完成登记后,企业可携带相关登记凭证及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前往指定银行开设外债专用账户,用于接收境外资金。
定期报告:企业需按期向外管局报告外债变动、使用、偿还等情况,并保持与商务委、发改委的定期沟通。
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外债风险管理,防范外汇风险、信用风险等,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违反外债管理政策法规的企业,相关部门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撤销备案等。
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更严厉的法律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