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代办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策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风险识别
审计对象的风险管理:审计对象是风险管理,需要评价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及其运行的有效性。
风险识别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对企业面临的现有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等,而内部风险因素包括经营活动的特点、组织结构的缺陷等。
数据风险: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输入与输出,面临着数据采集风险等新的风险类型。
防范策略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依法行政意识。
完善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建立审计取证材料三级审核制,验资查账业务必要的审计程序及监督反馈机制。
风险管理环境适当性: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态度,有无根据企业性质、规模相适应的风险接受程度。
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审计:审查ERP系统关键控制点上主要经营风险的控制,对ERP系统是否设置自我风险监控功能,控制重大问题风险。
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
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资源、应对措施等。
内控措施: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内控报告制度、内控批准制度、内控责任制度、内控审计检查制度、内控考核评价制度、重大风险预警制度等。
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通过上述策略,企业可以在审计代办过程中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风险,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潜在的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