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职场中,有这么一句话:“60年代的员工是头低头;70年代的员工是背靠背;80年代的员工则是脸贴脸”。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员工,他们现在大多已成为商业领域的核心领导层,讲理想、讲责任、讲**;70年代的员工是现在社会的主力军,他们面临的压力是养家、房贷和提升空间,有较强的职业焦虑感;而“80后”的一代则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员工,有着独立的价值观,不喜欢受约束,强调自我实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以快乐为导向,做着他们喜欢做的新新人类,他们热爱的是旅游、聚会、消费以及自我实现。
很多企业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十分纳闷:为什么经过精挑细选招聘而来的大**,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竟然流失了近90%?为此,这些企业不得不年年花大力气招聘应届毕业生,以对应80后员工的频繁跳槽。
在许多人看来,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是带着浮躁、叛逆、眼高手低,怕吃苦、缺乏合作性、自尊心强的“标签”走进职场的。由于80后员工大多未曾经历过物质艰辛的生活,在他们的职业字典中很难找到“将就”二字。他们要么热衷自己的工作,要么干脆辞职不干,由此造成了居高不下的跳槽率。
而很多70后的管理者认为80后在工作中的典型特征依次是负责感欠缺,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喜欢受到规则的束缚、眼高手低、自我意识特浓、情绪化,抱怨多,怨天尤人。
80后基本上进入了心智比较简单的一代,他们想问题不愿很复杂、做事比较凭感觉、对说服性与影响力权威的接受超越了法定权威与强制性权威,这个文化特征为比较公开化的阳光型管理、注重沟通的动员型管理模式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来说,80后员工进入了一个注重交流的时代,一个追求相对民主与开放的管理文化的时代。
但一直以来,国内的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都比较重视榜样的力量,雷锋、焦玉禄、王铁人还有很多劳动模范,都是榜样的代表。但是榜样是用少数人来影响多数人,并且,由于某些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意义,其作用往往是有限的,特别是,这种方式越来越不为80后的员工所接受。
所以,面对这样一群充分接受市场价值观、自我意识强的年青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公司”的理念更实际也更有意义,即在实现自己人生成长的目标下,为公司带来价值——工作越投入,自己学到的越多、能力成长越快;负责好自己的每一项职责,就是在打造自己的责任心,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拓展企业的业务,也是在建立自己的人脉和资源等等。
具体的做法,张建华先生在《企业员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建议很适合,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要让所有80后员工明确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在企业到底属于什么,到底应该做什么。职场如战场,战场中要知道自己在哪里,敌人在哪里,要打仗的战场在哪里。职场中,就是要干自己该干的,做自己该做的。在35岁之前,一定要学会“必须如此”!什么是必须如此?就是要学会尊重那些你认为智商水平不如你的人,那些你认为不正确不公平的游戏规则。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希望做更大的事儿,担更大的责任,而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前行的过程中,服从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内心、自己理想的尊崇。如同我们学习驾驶汽车,上路之前,你必须要学会交通规则一样,这是必须的,没有谈判余地。
制度、规则、流程意识,是职场人必备的现代职业意识。
将军之路从服从开始。
并不是想当将军的好士兵就能成为将军,但将军一定是个好士兵——好士兵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让我们一起来记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一、懂得服从,二、结果说话,三、公私分明。
八项注意:
一、坚守岗位,二、认真做事,三、承担责任,四、精神饱满,五、团结互助,六、维护荣誉,七、遵守契约,八、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