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办理中主要涉及对机体的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等方面的功能进行评估,从而为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下是对血栓与止血检测临床办理的详细阐述:
一、检测目的血栓与止血检测旨在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为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二、检测项目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血液凝固能力,指导出血或血栓风险。血小板数量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时间(PT):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P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质增多。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状态。APT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抗凝物质。
纤维蛋白原水平:了解血液黏稠度及是否存在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
D-二聚体检测: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指标之一。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
血小板计数:通过抽取血液样本,在实验室中计算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
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快速抽血法,将血液放置于试管中自然凝固,再加入特定试剂使血液凝固过程加速,测量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样后立即送至检验科,避免溶血和凝块形成障碍,以确保结果准确性。
纤维蛋白原水平:一般通过空腹抽血测定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D-二聚体检测:抽取静脉血进行分析,通常在急诊室或医院门诊完成。
出血病诊断:出血病由一期止血缺陷和二期止血缺陷导致。一期止血缺陷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等数量和质量的异常,常用的筛选试验是出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二期止血缺陷主要由凝血、抗凝缺陷导致,常用的筛选试验是PT和APTT测定。
血栓病诊断:血栓病临床上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体内主要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的先天性缺乏,可以导致血栓性疾病。对静脉系统血栓病的检测可以发现部分患者具备这种先天性缺陷。但临床上大部分血栓病是各种获得性原因导致的,常用的血栓和止血检测可能无法检测出单一的致栓原因,但可以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检测中发现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异常。
空腹检测:以上各项检查均需空腹进行,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及时送检:采样后应立即送至检验科,避免溶血和凝块形成障碍,以确保结果准确性。
医保政策:不同地区医保政策不同,患者在进行血栓与止血检测前,应了解当地的医保政策,以便合理报销相关费用。
随着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在人类疾病谱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技术的发展,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测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使得血栓与止血检测更加简便、特异、系统和全面,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