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中,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标准是确保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有效和合规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审核标准的详细归纳:
一、遵循的法规和标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应严格遵循《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等相关法规和标准。这些法规和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监控和改进等方面的要求。
二、审核要点机构与人员:
审核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是否配备了与产品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相应专 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医疗器械设计研发人员。
检查研发人员是否具备与所开发产品相适宜的专 业背景和工作经历。
厂房、设施与设备:
审核产品设计和开发是否在适宜的厂房与设施中进行,这些厂房与设施是否满足研发与生产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检查是否配备了与申报注册产品相适应的场所、设备和仪器,包括用于注册检验和临床试验的样品试制的生产和检测设备。
核实申报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生产地址是否保留了用于注册检验和临床试验样品试制的厂房与设施,并满足试制量、型号规格的要求。
文件管理:
审核设计和开发原始资料是否纳入文件管理,并保留产品设计开发或技术转让后验证的研究数据。
检查是否保留了设计开发过程中的辅助记录,如主要物料领用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称量记录、配制记录等,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可追溯性。
对于委托生产样品的情形,审核申请人是否确保受托方的文件符合委托方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并有效控制。
设计和开发:
审核设计和开发输出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和产品设计需求,并关注产品适用范围、功能性、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的要求。
检查不同类型医疗器械(如无源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动物源医疗器械)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是否重点关注了相应的关键要素。
核实设计转换活动的记录是否表明设计和开发输出在成为终产品规范前得到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
采购控制:
审核送检产品及临床试验样品所需的原材料是否具有合法来源证明,并检查主要原材料购入时间或供货时间是否与样品试生产时间对应,购入量是否满足样品试生产的需求。
检查关键部件和元器件、产品预期与人体接触部分的原材料的采购控制记录是否符合产品设计需求并可追溯。
对于体外诊断试剂质控品、校准品、企业参考品的原材料采购,如涉及人体来源的样本,应重点关注相应原料的检测方法、检测过程、检测数据和检测记录,以及生物安全性的检测记录。
生产管理:
审核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是否核查了灭活和去除病毒和/或传染性因子工艺以及降低动物源性材料免疫原性的方法和/或工艺。
检查注册检验、临床试验研究所用样品的批(台)记录是否具有可追溯性,并与生产批记录相符。
对于体外诊断试剂,应核查多批产品的生产记录,包括不同工作液的配制浓度、生产工艺过程、过程质量控制等是否一致且符合设计输出的要求。
质量控制:
审核是否保存了注册检验、动物实验研究、临床试验研究所用样品的检验记录(含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者证书等),并具有可追溯性。
检查生产工艺的验证和确认是否重点关注了产品有效期或重复使用次数的验证记录、产品说明书和小销售单元标签的设计记录、产品的包装设计及包装完整性验证的记录等。
审核结论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通常分为通过核查、未通过核查、整改后通过核查、整改后未通过核查四种情形。监管机构将根据审核结果,对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的质量管理体系作出相应的评价,并决定是否批准其注册申请。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中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文件管理、设计和开发、采购控制、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这些标准的严格执行,有助于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