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取物研究是指采用相关指导原则推荐的溶媒,选用一定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条件,在较严苛的条件下,对药包材进行的提取试验研究过程;目的是通过经良好设计的提取试验,对药包材中的可提取物进行可能的定性定量研究,并对可提取物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预测潜在的目标浸出物,并依据提取试验研究中获得的已知可提取物的种类和水平信息,建立灵敏的、专属的分析方法,以指导后续的可提取物研究。
药包材的可提取物研究,一般针对包材组件进行,通常对提取出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研究即可。为保证研究的充分,因此可提取物筛查过程的全面性尤为重要。
本文将可提取物筛查方法分享如下。
(一) HS-GC-MSMS法筛查易挥发性化合物
(二) GCMSMS法筛查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
(三) UHPLC-Q-TOF高分辨液质法筛查不挥发性化合物
(四) ICP-MS法筛查元素杂质
A.质谱模式选项:峰形:6 points;重复次数:1;扫描/重复次数:100。
B.调谐模式:He模式,Plasma Mode:General Purpose。
C.样品提升:50s;速度:0.3rps;稳定时间:40s。
半定量研究过程依托于质谱类仪器,结合GCMSMS-NIST数据库,UHPLC-Q-TOF高分辨液质数据库及研究院药包材相容性研究中心自建数据库进行可提取物的半定量筛查。同时根据指导原则中列出的高风险种类化合物,并结合半定量筛查结果,确定潜在高风险的浸出物。
通过查询浸出物毒理数据,确定PDE值,进一步使用(HS)GC-FID,HPLC-PDA,GCMSMS,LCMSMS,UHPLC-Q-TOF,ICPMS进行专属性靶向筛查。
结合指导原则与研究院药包材相容性研究中心数据库,常见药包材中的有机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抗氧剂、抗氧剂降解产物、塑化剂、润滑剂、二甲基环硅氧烷、多环芳烃等。这些添加剂在包材中一般以单体或者降解物存在,这些产物均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迁移浸出,进而进入药品被患者摄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安全性隐患。下面对潜在高风险靶向浸出物仪器方法进行分享。
可提取物的安全性评价
如果包装材料注册的提取试验以及对药物制剂进行的提取试验结果均显示,提取溶液中某可提取物的含量低于其PDE或SCT,则一般认为由该可提取物导致的安全性风险小,在后续的迁移试验可省略对该成分的研究,但仍应该在后续的迁移试验中对该成分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或者相关产物等进行考察。
如果提取溶液中可提取物的含量高于PDE或SCT时,可以选择进行后续的相互作用研究并对浸出物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评估,也可以选择更换包装材料重新进行提取试验。
如果认为无需对某提取物进行后续的迁移试验,需提供相应的支持性数据以及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