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患儿,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像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像星星般纯净,却也像星星般冷漠。他们看起来暴躁、封闭、生活在自己的围城里,好像他走不出来,我们也走不进去。
自闭症是什么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于婴幼儿时期,很多人容易把自闭症、社交恐惧及内向性格三者混淆,但其实区别它们很简单,自闭症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有出现明显的发育减缓甚至倒退现象。尤其在12月龄之后,他们发育轨迹会出现异常,常表现为,与外界缺乏互动和兴趣,大多数自闭症孩子说话比较晚,语言发育匮乏和停滞,有些孩子甚至到3、4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在2岁之前学到的技能,也会因为发病后出现减缓甚至退步的可能。随着临床上诊断为孤独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一部分就诊的孤独症孩子的年龄比较偏大一些,已经错过了干预的佳时间才来就诊。有的是在孩子是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不同;有些家长甚至不以为然,是在老师的建议下才初次到医院就诊。有些表现不太典型的孩子到了小学、初中之后才就诊,甚至有少数个别的在成年后都可能没有得到有效诊断。
以下为关于自闭症的早期筛查与早期识别五种行为标记:
1. 社交障碍 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为突出。具体表现如下: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独自嬉玩,不合作;通常不怕陌生人;不喜欢拥抱或者避免与他人接触;极少微笑、难相处;与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缓;不恰当、奇怪的或延迟的交流或情感反应。
2.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自闭症儿童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具体表现如下:重复动作(迷恋于看手、转圈、摇晃等);重复行为(迷恋于重复按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同一首歌、天线宝宝等);重复刻板语言;强迫行为(睡眠、路线、排便、座位等);强迫思维(重复问题、难以摆脱的痛苦);对某些物件或事情(科学事实)有不寻常兴趣;部分儿童可专注于文字、数字、日期、时间表的推算、地图、绘画、乐器演奏等,并可表现出独特的能力。种类繁多,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
3.语言交流障碍
自闭症儿童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为突出,通常是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1. 言语交流障碍,不会说话或说话迟(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倒退;自言自语、听不懂或无意义的语言;电视广告语;语言刻板、重复、鹦鹉式语言;你我(人称代词)不分;自我中心的话题。2. 非言语交流障碍,很多自闭症儿童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他们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但是其他用于沟通和交流的表情、动作及姿势却很少。
4.不与人对视
留意孩子是否与人对视。正常的孩子会和其他人有眼神的交流。可以仔细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眼神及视线,如果出现目不对视或者从不与人眼神交流,但检查却没有发现视力问题的时候,要小心了。
5.对声音没有反应
留意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可以通过对孩子说话、放音乐、敲打桌子等方法来测试。如果孩子老是对身边的声音反应不敏感或者是完全没反应。但是去医院查耳朵却没有诊查出听力障碍,那就要考虑孩子患上自闭症的可能性。
事实上,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生动的例子都告诉我们,自闭症儿童可以拥有正常的人生。自闭症儿童经过干预和训练,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父母帮助他绘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言而喻,虽然说教育是可以讲效益的,但是,却不可以用功利主义的天平来判断教育的价值。
自闭症进行干预会康复吗?我们对自闭症的孩子,全力以赴地投入康复训练,更主要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生命意义的尊重,出于对孩子人生质量的重视,出于为人父母的责任。消极养护实际上是对教育的放弃。自闭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理。否则听之任之,自闭症儿童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如果自闭症儿童通过教育训练,虽然不能完全康复,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就是对孩子人生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这不是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对自闭症儿童在教育上尽力而为,这是父母们天赋的责任,也是具有价值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