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沟通
审计师与被审计企业(通常称为“委托方”)进行初次会面,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业务特点、财务状况等。
双方共同确定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时间等关键要素。
风险评估
审计师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审计风险点,如行业特定风险、业务活动中的控制缺陷等。
制定审计计划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审计师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策略、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
审计计划应确保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对客户的业务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准备审计资料
企业按照审计师提供的资料清单准备相关审计资料,如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合同协议、银行对账单等。
签订审计合同
双方签订审计合同,明确审计的责任、范围、费用、保密条款等关键条款。
初步调查
审计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和调查,明确关键问题和重点审计内容。
详细审计
审计师深入分析和检查企业的财务记录、账户余额、交易流程等,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审计师可能采用抽样调查、实质性测试等方法来验证财务报表项目的真实性。
数据核实
审计师核实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
如有必要,审计师可能进行现场盘点、函证等程序来获取额外的证据。
汇总审计结果
审计师整理并分析收集到的所有证据材料,形成审计结论。
沟通重要事项
审计师就发现的重大问题与企业管理层讨论,并寻求解释或解决方案。
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审计报告,包括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审计结论和建议等。
审计报告应明确表达意见类型(如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等),并准确描述已实施的审计范围及其局限性。
出具正式报告
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上签字并盖章,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递交给企业管理层或相关部门,以便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跟踪整改情况
审计师可能对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复查,以确保其按照审计报告中的建议进行了有效的改进。
定期回访
在一定时间后,审计师可能再次访问企业以检查其改进效果,并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