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流程与执行标准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及授权、审计准备、初步调查等步骤。内部审计的执行标准则包括独立性、客观性、重要性和谨慎性等原则。
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流程:审计立项及授权: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并报经组织适当管理层成员审批。然后经由董事会或其名下的相关委员会进行授权。
审计准备: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前,开展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审计活动计划。
初步调查: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研究文件、资料,现场观察以及针对有关人员的访谈等。
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通过分析性程序和符合性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恰当程度和运行有效性。
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对交易和余额详细检查,收集充分的、可靠的、相关和有用的审计证据,为审计报告奠定基础。
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根据审计结果提出适当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审计报告:完成审计报告,并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后续审计:建立后续审计策略,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审计评价: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具体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及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审计档案: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形成内部审计档案,确保审计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需保持独立,不能参与可能影响判断的任何业务活动。
客观性:审计工作应公正无私,避免任何偏见和利益冲突。
重要性:关注重大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
谨慎性: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应保持职业谨慎,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总的来说,企业内部审计是确保企业运营合规、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和执行标准开展审计工作,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良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