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的线密度和织物密度是衡量布料品质和特性的重要指标。以下分别介绍它们的检测方法:
线密度检测
线密度是指纤维、纱线等单位长度的质量,常用单位有特克斯(tex)、旦尼尔(D)、公制支数(Nm)等。不同单位的检测和换算方式略有不同,下面以最常用的特克斯为例进行介绍。
定义与原理
特克斯(tex)的定义为:1000 米长的纤维或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检测原理就是通过测量一定长度纱线的质量,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线密度。
所需工具
缕纱测长仪:用于jingque测量纱线长度,能设定所需的纱线长度并自动绕取。
电子天平:精度至少达到 克,用于准确称量纱线质量。
检测步骤
取样:从布料中随机抽取若干根纱线作为试样,确保试样具有代表性。
测量长度:将缕纱测长仪归零,设置绕取长度为 1000 米(如果仪器无法直接绕取 1000 米,可按比例绕取后换算)。把纱线一端固定在缕纱测长仪上,平稳绕取规定长度的纱线。
称量质量:将绕取好的纱线放在已校准的电子天平上,称出其质量(jingque到 克),记录为 m 克。
计算线密度:根据特克斯的定义,线密度(tex)= m(克)÷ 1(千米),即线密度等于所称得的质量数值。如果绕取长度不是 1000 米,假设绕取长度为 L 米,称得质量为 m 克,则线密度(tex)=(m × 1000)÷ L 。
结果表示
线密度结果通常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单位为特克斯(tex)。例如,计算得到的线密度为 15.23 tex,表示该布料所用纱线的线密度为 15.23 特克斯。
织物密度检测
织物密度是指单位长度(通常为 1 英寸或 10 厘米)内经纱或纬纱的根数,分为经密和纬密。
定义与原理
通过特定工具在布料的经向和纬向分别计数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以此确定织物密度。
所需工具
织物密度镜:这是专门用于测量织物密度的工具,带有刻度放大镜,能清晰看到织物中的纱线,并方便计数。
钢尺:用于辅助测量较大尺寸的织物密度,精度为 1 毫米即可。
检测步骤
经密测量
将布料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布料平整无褶皱。
使用织物密度镜,将其刻度线与布料的经纱方向对齐,使密度镜的起始刻度位于布料边缘。
在密度镜的视野范围内,仔细数出 1 英寸(2.54 厘米)或 10 厘米内经纱的根数。如果使用 1 英寸的测量单位,直接记录根数;如果使用 10 厘米的测量单位,将数得的根数除以 10 换算成每厘米的经纱根数。为保证准确性,可在布料的不同位置测量 3 - 5 次,取平均值作为经密结果。
纬密测量
将织物密度镜的刻度线与布料的纬纱方向对齐,重复上述经密测量的步骤,数出 1 英寸或 10 厘米内纬纱的根数,并计算平均值作为纬密结果。
结果表示
织物密度结果通常以“经密 × 纬密”的形式表示,单位为“根/英寸”或“根/厘米”。例如,经密测量平均值为 80 根/英寸,纬密测量平均值为 60 根/英寸,则织物密度表示为“80 × 60 根/英寸” 。
注意事项
取样代表性:无论是线密度检测还是织物密度检测,取样都要确保能代表整块布料的特性,避免因取样偏差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操作规范:在使用仪器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缕纱测长仪绕取纱线时速度要均匀,织物密度镜计数时要仔细,避免漏数或多数。
环境因素:检测环境的温湿度可能会对布料和纱线的状态产生影响,尽量在标准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检测(一般温度 20℃ ± 2℃,相对湿度 65% ± 4%),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