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实验室中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紫外线消毒原理: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真菌、支原体等的DNA或RNA,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操作:在洁净实验室中,通常使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紫外线灯应均匀分布在实验室的顶棚上,利用其产生的紫外线辐射进行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灭菌。
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机动灵活,可以根据生产或实验需要随时进行个别房间的消毒灭菌。
缺点:紫外线灯的紫外线强度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弱,消毒灭菌能力不断减弱;紫外线穿透力弱,容易被生产设备阻挡,出现死角,影响杀菌效果;紫外线杀菌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大,当洁净室内相对湿度大于60%时,其灭菌效果明显减弱,相对湿度大于80%时,不宜使用;紫外线辐射能量低,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原理:臭氧(O₃)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臭氧可以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脱氧氧化酶,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分解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类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长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操作:在洁净实验室中,可以使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对实验室空气进行消毒。根据洁净室的特点,确定消毒时间,设定好定时器,消毒结束后自动关机。
优缺点:
优点:高效性,臭氧的化学性能和三氧原子的不稳定、易分解特性,决定了其氧化能力和杀菌能力很强,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杀灭率极高;环保性,臭氧在氧化消毒灭菌后,多余的氧原子在30~40分钟后结合成氧分子,不产生任何毒留残物,不存在灭菌后的二次污染问题;广谱性,臭氧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2~15ppm时,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内部结构有极强的氧化破坏性;彻底性,由于臭氧是广谱灭菌剂,在一定浓度下,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扩散均匀,只需30~60分钟,就可以将洁净室内的细菌杀灭,克服了紫外线灭菌存在诸多死角的缺点,可达到全方位的消毒灭菌目的;操作简单,消毒时直接将臭氧通入洁净室或空调系统中即可;运行时间短,使用臭氧消毒时,消毒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消毒后多余的氧原子在30分钟后结合成氧分子,前后总计只需60~90分钟即可完成一次消毒,既省时又安全。
缺点:使用臭氧消毒时,需要注意臭氧的浓度和消毒时间,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同时,臭氧消毒后需充分通风以散去残留的臭氧。
原理:通过高温蒸汽对实验室表面和设备进行消毒。高温蒸汽能够杀灭各种微生物和细菌,同时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操作:使用蒸汽发生器产生高温蒸汽,对实验室洁净区的表面和设备进行消毒。
原理:使用化学消毒剂如乙醇、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甲醛、环氧乙烷、guoyangyisuan等,能够杀灭或去除大部分微生物。
操作:对于实验室表面和设备的消毒,通常采用喷洒或涂抹消毒剂的方法。
注意事项:选择消毒剂时,需考虑其对实验材料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化学试剂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消毒灭菌后长时间滞留在室内环境中,去除残留气味时间长,对生产操作人员身体有害。同时,某些化学消毒剂如甲醛熏蒸后会出现多聚甲醛聚合物(白色粉末),附着在洁净室内的维护结构和设备管道表面上,在消毒后几天内其悬浮离子数会增加,甲醛聚合物也逐渐解聚成甲醛,对生产操作人员危害很大。
除了上述消毒方法外,洁净实验室还可以采用擦拭法、浸泡法、喷雾法等多种消毒方式。擦拭法适用于对实验室表面进行局部消毒;浸泡法则适用于对实验器材等物品进行深度消毒;喷雾法则适用于对空气和物表进行大面积消毒。
综上所述,洁净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并定期对消毒设备和方法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消毒效果。同时,日常清洁和卫生管理也是保持实验室洁净度和无菌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