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铜大钹,大镲,大铙,大锣的生产工艺过程:
熔铜、注模、打坯、炼坯、定型、淬火、修容、定音
熔铜:首先把红紫铜加上一定量的锡装进容器,放到熔炉里。铜和锡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这样熔铸出来的材料叫锡青铜,响铜,具备一定的硬度。
注模:把熔化的铜水倒进要做的锣钹镲模具中,铸成铜坯。
打坯:冷却后的铜锣坯要送进另外的高温炉膛里,烘烧,直至烧红,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打坯。
炼坯:经过反复几次打坯之后,师傅把铜坯逐个称重、修剪,使做出来的铜锣合乎规格。接着,钳工师傅把四块铜锣坯合成一齐成一饼,再送进炉膛里。
烧红后,师傅把四块叠合的铜坯一起锻打,每次铜坯都上下调换次序锤打,师傅说这样做是为了让锣坯保持一定的厚度和温度,使锣坯受锤均匀。锻打的时候,着力点的控制是很有讲究的,师傅完全凭借经验控制锣坯的厚薄。
定型:锻打之后,接下来是为铜锣定型,定型前,还要将锣坯放进炉膛里烧红,拉出来后再接着锻打,锻打的工具换上了木锤。经过这道工序,锣钹镲铙形状就基本成型了。
淬火:锻打成型的铜锣必须经过淬火,即用盐水浸泡。用盐水浸泡后的铜锣变成赭红色,材料质地的内部结构通过化学作用固定下来,成为响铜。
修容:接下来还要为铜锣修容,主要是把锣边剪齐,锣面锤平锤圆,再划出锣面环绕纹理。
定音:最后一道工序是定音。在铜锣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定音技术性最强,必须举锤娴熟,轻重有致,特别是最后一锤,要有深厚的功底,用力恰当,才能定音准确,所以铜锣制作向来有“千锤万炼,一锤定音”的说法。
锣钹镲铙的品种有8大类120个产品,定音师傅要根据乐器的受力点,控制共鸣区的回弹力和锣面振动的频率,定出不同乐器的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