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不仅给日本民众带来了伤痛,也几乎触发了全球性的焦虑——世界何以变得如此不安全。
耗费1220亿日元和30年时间修建而成的世界“最大最深的防波堤”被呼啸而来的海浪一跃而过,自诩为“坚如磐石”的核电站接连发生爆炸。天灾来袭,一向做事精致的日本人也不断暴露破绽。
人类固然是万物之灵,而且文化昌明、科技发达,在自然灾害面前仍然不堪一击。这或许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可如果能因此收敛膨胀的信心又未必是坏事。过分的自信膨胀为自负,已经蒙蔽人类对自然应有的敬畏之心,致使自然灾难化为人祸,变得更加难以预测,所以如今对核辐射的担忧也超越了对地震的恐惧。
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事实上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积极救援。面对共同的灾难,全人类都应当反思对自然的认知。
正如古人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是无法穷尽的,甚至是知道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如果以一切尽在掌握的心态去面对自然,原本可以避免的灾难反而可能升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也曾引发海啸,致使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41人死亡。那次灾难后,南三陆町每年都举行避难演习,因为当年海啸的高度为5.5米,以后的演习均以这个高度为假想规模,却没有料到这次海啸远超当年,竟有13米之高。南三陆町为这个自信付出的代价是仍有9500人下落不明。让全世界揪心的还有,日本的核电站虽有多层防护屏障仍做不到万无一失。一个遭受过核袭击的国家,在利用核能时不可能不充分考虑核污染的潜在威胁,而现在的事实证明百密终有一疏。日本首相菅直人向国民道歉,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在日本发生核泄漏之后,欧洲一些国家决定暂停延长核电站寿命或者暂停新建核电站,都不失为一种积极的防范。放眼国内,一些热衷大工程、大项目的官员在改天换地的同时,也当周密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沉重的自然灾难撞响了人类生存的警钟,为此需要做工程上的补救,也需要进行心灵上的反思。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觉得神奇,心中也越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律。”如果说大地震已经触发我们对自然的敬畏,那么对道德律的敬畏同样不能被忽视。
远在几千公里外的核辐射威胁固然让人担忧,可是威胁过我们健康的因素又何止于此,身边不时被发现的假药、毒奶粉、地沟油、“楼脆脆”哪一样不是致命杀手?发达的科技竟然衍生出这么多“怪胎”,一些制造者显然缺少了“道德的血液”。没有敬畏之心,逐利的资本就会视生命如草芥。如果这种道德危机蔓延开来,后果也不亚于生态危机。
对日本大地震、海啸和核电站的关注越多,对敬畏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就越深,这关乎他人,也关乎自己。
来自齐鲁晚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