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出口退税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四条,以假报出口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骗取税款 1-5 倍罚金;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处 5-10 年有期徒刑,并处 1-5 倍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 1-5 倍罚金或没收财产。
广东一公司财务经理王某某通过虚构购销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 116 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 6 年,并处罚金 120 万元,同时责令退还骗取的税款。
广州一团伙利用虚假报关单、进项发票等骗取出口退税 2600 余万元,主犯黄某鹏被判处有期徒刑 20 年,并处罚金 723 万元。
案例:
法律依据:
其他违法行为
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如报关单、公章)可能构成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面临有期徒刑及罚金。
罚款与追缴税款
税务或海关部门可追缴骗取的税款,并处以罚款(通常为骗取税款的 1-5 倍)。
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加收 3% 的滞纳金。
北仑海关对商品编号申报不实影响出口退税的企业,处以罚款 14.73 万元。
宜宾某企业通过虚假申报骗取留抵退税 41.96 万元,被追缴税款并拟处 1 倍罚款。
案例:
措施:
信用惩戒
恶意造假企业可能被直接列为纳税信用 D 级,限制发票领用、提高检查频次,并对其近 3 年税收缴纳情况全面检查。
个人所得税汇算造假
个人虚假填报专项附加扣除或收入,需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情节严重的将被立案检查。
企业经营影响
涉事企业可能被暂停出口退税资格,或面临海关、税务部门的严格监管。
退税申报材料造假的后果包括:
刑事责任:根据金额和情节,可能面临有期徒刑、罚金甚至没收财产。
行政处罚:追缴税款、罚款、加收滞纳金,企业信用降级。
其他惩戒:个人信用受损、企业经营受限等。
因此,虚构退税材料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可能触犯法律,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