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西部、巴蜀的边陲,有一块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的土地,她就是有着“中国酒都”之称的“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
宜宾在古代又叫 道,戎州、叙州府、座落在四川省西南角,与云南相连,同贵州、重庆相望,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是连接云 、贵、川、渝的重要交通要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是西南三省极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相传三国时诸葛孔明曾屯兵于宜宾之北岷江之畔,整兵束戎降服巴蜀蛮夷,至今在崔科山麓流杯池留有点将台一座,后人又建丞相祠来纪念他。明朝末年,太平天国活动之翼王石达开挥师进入宜宾,在宜宾县 镇金沙江之滨与清兵展开血战,战场绵延三十余里。公元一0九八年,宋朝著名诗人黄庭坚被贬官戊守宜宾时,劈怪石为门,引清泉而下,在宜宾城北岷江之畔筑“流怀池”,昼览湖光山色,夜饮叙州美酒,留下无数千古绝唱,后人在流怀池建“吊黄楼”以凭这位伟大的诗人……
由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之水在宜宾汇合,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在这片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土地上,盛产大米、小麦、玉米、高梁、糯米等多种粮食作物,也生柑桔、葡萄、西瓜、蜜桃等水果。世世代代的宜宾儿女在这片热土上生衍栖息,勤耕苦织,生生不息……
中国是世界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和酒是密不可分的,由此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杯状“名酒带”,而宜宾则位于这条名酒带的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中国的诗书礼乐、书法绘画、蚕桑医药等古老文化并驾齐驱的,就是酒的文化。自古以来,中国人不曾有朝夕离酒而居,古人祭天祭地、祭祖宗、祭鬼神时要用酒;祈丰年、禳灾除祸、办红白喜事需要酒;据说周文王饮可千盅,连孔圣人也是“唯酒无量”,饮可百觚。更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酒中妙笔生辉,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至今仍广为传唱。“青梅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历史典故,足见酒与古代中国人的政治密切相连。今人更是离不开酒,宴亲聚友、业务往来、请客送礼,没有一样能够少得了酒。可以说如果无酒,万事皆休,如果无酒,日子就无法过下去。
蜀人善酿,而蜀之宜宾 人酿酒之技更精,宜宾的酒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前。早在汉代武帝以前,勤劳善良的 人就酿造了“树头酒”,并将此酒作为珍贵的礼品送给了远在南海的南奥王。南奥王又转赠汉朝使节唐蒙。唐蒙将此酒带回朝庭,汉武帝喝了以后欢喜得不得了,随即命人打开 道进攻南奥。堂堂汉朝皇帝竟然为了能经常喝到宜宾的美酒而不惜发动战争,进而将南奥之地据为己有。东晋成汉晚年,原居住在云贵高原的人进入四川,带来了他们的土酿——“清酒”。到了南北朝时期, 族人来到川南,居于现在宜宾兴文一带,他们用野果、树叶、大米等酿酒。并首先发明了用小麦、青稞、玉米等多种粮食酿酒的技术,开创了我国“多粮型”酿酒之先河,为我国酿酒业的发展作了邮巨大的贡献。唐朝永泰元年八月(公元765年),诗圣杜甫一叶扁舟顺岷江而下来到宜宾(时称戎州),刺史杨某在城边东楼(今水东门)设宴,置戎州佳酿“重碧春酒”为杜圣接风。杜甫一喝三叹,竞手不释杯,题下千古绝赞“东楼诗”云。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
座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