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品牌长于激起消费者的辨识作用,创造差异化效果;具有价值的品牌,可以延伸到新品项或品类扩大品牌效益;后发品牌常使用刺激类化原理,利用消费者移情作用塑造近似效果。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品牌脱离不了关系。品牌是指一个名称、术语、标志、符号、设计,或以上要素的组合,以确认某一厂商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者产品有所区别。
从厂商的角度言,品牌的目的是在凸显和竞争者的差异性,达到独树一格的营销效果,也可以表现出厂商的价值,是公司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
例如2007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评价世界知名品牌的价值,可口可乐品牌价值高达653亿美元,名列第1;微软587亿美元居第2;ibm 570亿美元排名第3。因为品牌对产品或服务具有加分效果的附加价值,因而产生了品牌权益。此一效应也诱使厂商乐意在品牌管理上投入巨资,积极塑造品牌形象。
从消费者的立场言,品牌有助于辨识及评估产品质量的良窳及差异性,方便消费者选购,以及达到保护消费者等目的。消费者对品牌情有独锺时,会产生具有正面顾客基础的品牌权益,所以厂商在激烈竞争环境之下,都极尽心力的建构品牌及维护品牌,提升品牌权益。
所以厂商都希望把具有价值的品牌发扬光大,扩大品牌效益,因此有品牌延伸应用的议题。品牌延伸是指公司采用已经建立的品牌销售新的品项或品类,以搭便车的方式加速扩散效果。
品牌延伸的方向
品牌延伸可以区分为产品线延伸与产品种类延伸2大类别,前者指公司所开发的新产品采用现有品牌名称,在既有产品种类中寻求新的市场区隔,例如味全公司生产各种口味的乳制品都采用「味全」品牌,扩充乳制品产品线。后者是指以现有品牌名称开发不同种类的产品,进入不同市场区隔,例如统一公司以「统一」品牌产销乳品、饮料、冰品、方便面、酱油、肉品、保健食品、调理食品等,扩充事业版图。
品牌延伸的主要优点是有助于提高新产品的接受度,增强现有品牌和公司的正面形象。不过品牌延伸也会造成消费者无法清楚辨识,品牌稀释,甚至公司的能耐被怀疑等缺点,应用时不可不审慎。
为了避开品牌延伸的缺点,以及发挥品牌辨识效果,许多企业采用多品牌策略,创造1+1 > 2的综效,例如黑松公司的汽水与沙士采用「黑松」名称,咖啡采用「韦恩」、「毕德麦雅」等品牌,试图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品牌辨识效果
心理学的实验证实,当人们所建立的操作条件(人们自发性的行为反应)产生作用之后,会产生刺激辨识效果。例如当统一推出「好劲道」非油炸方便面时,消费者认为非油炸方便面比传统的油炸方便面更健康,具有明显的差异化效果,因而偏好及购买食用,就产生刺激辨识效果。
品牌也是一种有效的竞争利器。例如丰田汽车推出高级车,使用l exus品牌塑造「追求完美,近乎苛求」的品牌形象。采取多品牌策略的宝侨公司(p & g)推出多种不同功效的洗发精,分别采用海伦仙度丝、潘婷、飞柔、沙宣等品牌,产制不同功效的洗衣粉,采用tid e、cheer、bold、gain、era、ivory snow、dreft等品牌。可口可乐开发加味汽水,则取名「芬达」。这些采用多品牌策略的实例,是要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在竞争中产生辨识效果。
品牌类化效果
人们除了对特定的刺激做反应之外,和该项刺激相类似的其它刺激也会做适当反应,进而产生刺激类化效果。例如当人们吃了用越光米煮的饭之后,觉得香q味美,以后再有新品种白米上市时,会乐意尝试。
品牌延伸目的之一是要利用消费者的移情作用,将情有独锺的品牌延伸到其它产品,创造具有搭便车效应的品牌类化效果。
品牌类化效果也常被用在类似、近似,甚至模仿产品上,后发品牌为了迅速争取消费者认同,发展出和领先品牌近似的名称,巧妙地向消费者暗示类化品牌具有近似效果。例如纯洁卫生纸与舒洁卫生纸;双喜沙士与七喜汽水;美而美早餐与美又美早餐;333洗发精与566洗发精,都有想利用品牌类化效果的味道。
不过,品牌类化也有缺点,容易让消费者分辨不清,直觉上认为有模仿之嫌,因而造成负面效果,厂商在应用时必须审慎评估。
品牌策略各有妙用,不同的策略创造不同的效果,先发品牌通常都擅长于消费者的刺激辨识作用,创造差异化效果;后发品牌常常使用刺激类化原理,激起消费者移情的类化作用,塑造近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