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涨
我国是世界界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高,生鲜产品消费巨大,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带动生鲜市场、乳制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促使冷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驱动行业稳步发展。
农超对接”、“新零售”等新模式迅速发展
冷链物流行业为生鲜等产品提供配送仓储等服务,生鲜等产品的销售模式的改变也会给冷链物流行业带来改变。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推进“农超对接”模式,指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减少产品流通时间,减少产品损耗,冷链物流在“农超对接”配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农超对接”模式不断普及,将持续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另外,自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后,“新零售”热度不断提升,“新零售”的发展离不开背后供应链的支持,各大巨头纷纷在冷链物流行业布局,京东本身拥有自己的配送网络,依托已有的配送网络,将其升级为冷链配送网络,目前京东自营生鲜配送覆盖300多个城市,是中国的生鲜冷链宅配平台;阿里的菜鸟网络在2015年率先推出专业生鲜仓储配送中心;苏宁2018年在全国多地建立冷链仓,增长迅猛。
制约因素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与发达差距明显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同时互联网电商不断渗透,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中国冷链流通率依旧较低,与欧、美、日等发达和地区的90%以上的流通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而中国目前冷库、冷藏车等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将对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冷库建设、冷藏车制造、保温盒、超市的冷藏陈列柜等,其中冷库和冷藏车是核心的设备,在冷链中的投资占比也,此外,还有运输环节的公路修建、轨道交通建设以及航线开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按照功能或制冷方式的不同,冷藏车分类如图:
中国冷藏车数量相比于发达较少,且中国人口基数大,国土面积广阔,根据2014年的数据,在中国约每1.7万人才配有1辆公路冷藏车,而美国和日本评价每干人配有一辆;2014年中国公路冷藏车保有量为7.6万辆,同年德国、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1万辆、15万辆和25万辆,差距显著。
冷库方面,2016年中国冷库存储总量达1.0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人均冷库占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仅为0.143立方米/人,与位于的荷兰的0.96立方米/人相差甚远,且中国的冷库大部分较为老旧,影响全冷链运输条件,亟待改进。
此外,冷库和冷藏车的造价相对来说更高,因此短时间内在数量上较难有大的提升;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建设以及航空路线规划所需周期一般较长;商超等零售终端网点的冷链设备目前亦不完善,总体来看中国冷链物流基础建设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快速发展造成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