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农”、绿色农业、新世纪牛头肥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家,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三位,而人口却当之无愧的是世界第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农业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这几年,中国社会对农民的关注逐渐升温,使得农业问题成为全中国社会一个共同的第一位的话题。大家用了“三农”这样一个词,概括对整个农村、农业和农民几方面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十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让“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1982年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使这场发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1983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广联产承包。同时提出,放活农村工商业。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承包到户的家庭承包期可以延长到15年。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国家对生产对经营者应当进行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的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放开了农副产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改革流通体制,培育农村市场,强调增加农业投入。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再次向“三农”倾斜,从2004年开始,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因为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最关键的核心问题;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的问题。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建设。在2009年新华社受权播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第十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六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清楚地认识到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必须在工作部署中真正落实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必须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而与“三农”密切相关的农资市场也日渐繁荣。随着我国现代农业三十年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同时也给农业化肥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然而无机化肥的大量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农作物带来了增产,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壤板结等环境问题,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的“绿色环保农业”、“绿色食品工业”等概念严重相悖。因此,生产低残留、无公害的绿色工业产品就成为了大势所趋,它将给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大量活力。
此时,新世纪“牛头牌”生态肥料顺势而生。新世纪“牛头牌”生态肥料是“让政府放心,让农业丰收”的具有相当高推广价值的好产品。它的综合效果甚至是超过了45%进口复合肥,相比之下价格更便宜,环保更体现,果实品质更优良,使用更方便,同时合作伙伴更赚钱。专业的生产中心、专业的物流中心、专业的采购销售中心、专业的售后服务中心,使得“牛头牌”生态肥料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省心。
新起点,让绿色农业“向上看”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做大做强绿色农业这件大事上,农业科技是当之无愧的“利器”。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生态文明水平,使得农业增产增收,让绿色农业走得更快,走得更好。我们的农民兄弟不讲浮夸,只讲实际,只有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让农民兄弟看到收益,才会产生认同感。
就拿甘蔗来说吧,1992年以来,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产糖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2007年,全区甘蔗种植面积达1393万亩,蔗糖产量首次突破900万吨,平均亩产0.646吨。目前,广西甘蔗的主要产区崇左,甘蔗种植面积达382万亩。2007至2008榨季崇左甘蔗产量达到1651.9万吨,平均亩产甘蔗4.32吨,食糖产量达到261万吨,平均亩产0.683吨,占广西食糖总产量的28%,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19%。
这里我们可以骄傲地做一个对比。经过多年实验研究出来的“牛头”肥,平均亩产基本可以达到7吨,更有达到11、12吨的,就拿7吨来计算,比现在崇左的平均亩产提高2吨多,如果全崇左的蔗农都能使用“牛头”肥,那么崇左的甘蔗产量可以轻松突破2000万吨,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另外,根据数据显示,平均每吨的甘蔗榨糖的出糖率为15.8%,而使用“牛头”肥的甘蔗每吨的出糖率为16.2%,也就是增加2.5%的出糖率,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啊。使用了“牛头牌”甘蔗专用肥的土壤保水能力明显提高,肥力增强,甘蔗长势明显,拔节匀称而且不空心,节间长,叶片较浓绿,平均植株高度能达到3.3米,而且糖份高、水份足,渣少,可食率大大提高。同等成本投入的情况下,“牛头”肥增产效果更明显。投入越大,产量越高,让绿色农业“向上看”。
重质量,让绿色农业“放心走”
做大绿色农业要把保护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要维系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必须加大农业安全的生态治理力度,建立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机制,实现农业安全与生态安全有机兼顾、协调推进。
提到生态农业,就要说说“牛头肥”;而要说“牛头肥”,首先要了解“肥料添加剂”。“肥料添加剂”是由广西大学资深农业教授李端富全面主持,经十余年潜心研究获得成功,并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有机生态型高科技产品。“肥料添加剂”是由植物活性物质、土壤活化物质、改土贮水物质、多种酶类、有机质、腐殖质、微生物激活物质等高分子物质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锌、铜、硼、铁、钼、硅、锰、硒、钛等几十种以及稀土元素、稀有轻元素、高能元素等经络合螯合而成。
“牛头”牌复混肥料是由一定量的“肥料添加剂”与无机的氮、磷、钾按比例,通过特定的工艺聚合而成。是有机、无机相结合的生态多功能的高效、速效、长效性的肥料。它以其科学的肥分配比,激活了所有的营养成分,极大地提高了化肥利用率,通过养分平衡动态的自控,促进各种养分的有效转化、活化矿化矿物质元素,改变化肥特性,消除土壤中农药残毒,净化环境。能够使土壤中水分少蒸发,少渗漏,在干旱条件下,可吸收土壤深层水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水,于作物根际周围,使得这部分土壤保持湿润,明显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快速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达,对病虫有抑制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它含有多种活性功能基团,如酚基、羟基、酸基等,能增强作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等的活性,促进生理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光合效率,调节库、源关系,加速物质累积,达到早熟、高产、优质的效果。总的说来,它有四大功能(松土改土、平衡土壤、保水保肥、防虫抑病),十大好处归纳为七省三高(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种、省力、省钱、高产早熟、高品质、高效益)。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基。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牛头肥”会至始至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走出一条绿色农业的放心路。
勇创新,寻找打造绿色农业品牌的“新抓手”
中国近50年以来,由于化肥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出大量的化学肥料,这些无机化肥氮磷钾元素配备齐全,用量少,效果好,因为其费工、费力少,减轻了劳动强度,被农业生产所接受,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而传统农业使用的农家肥,被化肥所代替。但是这种状况的负面作用是导致土壤中有机质严重下降,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使土壤板结,保水性差,耐旱能力下降,微生物群落减少,活性差,给土壤带来恶性循环。产品品质下降,口感不好。
据此状况,要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使用“牛头肥”是必然的趋势。因为“牛头肥”正是凭借着创新精神走在绿色农业的康庄大道上。1990年《肥料添加剂的研究》正式立项研究,得到南宁市科委的赞助和支持,该项目于1995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专家结论是:《肥料添加剂的研究》处于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属生态型产品;它的主要特点是将“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化肥“三要素”中或有机肥中,可将这些肥料的利用率提高30﹪-50﹪,能将土壤中矿化的矿质元素活化而重新被作物吸收利用。它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牛头” 牌系列产品(n-p2o5-k2o≥25﹪+有机质养分≥15﹪-20﹪≥40—45%),其效果大大超过无机肥(n-p2o5-k2o≥45﹪),化肥用量减了近50﹪,而作物产量却增产20﹪-30﹪。这就意味着大大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板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产品品质有很大提高,这是发展生态农业不可多得的途径。并且通过创新,研发了“牛头” 牌系列产品包括:广谱型生态肥、水稻专用基肥、水稻专用追肥、桑树专用肥、桉树专用肥、香蕉中•后期专用肥、香蕉前期专用肥、甘蔗专用肥、木薯(块根)专用肥等九大系列产品,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俗话说“事在人为”。发展新世纪牛头肥是一件让政府放心,保农业丰收的具有很大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是做大做强绿色农业的捷径。新世纪人正在打造绿色农业品牌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创新,不屈不挠地前行,只要有这份精神在,绿色农业的发展也就有了更多的希望和更广阔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 考 文 献
1. http://www.agri.gov.cn/jjps/t20090303_1228943.htm
2. http://www.chinaep.net/hbnongye/hbnongye-002.htm
3. http://www.greenfood.org.cn/html/2007-4-20/3444_3676_2007-4-20_4124.html
4. http://mudanjiang.dbw.cn/system/2009/02/09/051749572.shtml
5.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9/16/content_10024934.htm
6.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jd/773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