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松花粉的产量有限,虽然诸多医药典籍的记载历历在目,人们都知道松花粉是好东西,但极少能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主要是受采收与储存条件的影响。古代松花粉的采集方法为拂取,是在松花开始大量散粉时,用手或器具扣摇松枝,抖落花粉进行收集,《广群芳谱》对此有形象的描述:“松至二三月花,以杖叩其枝,则纷纷坠落,张衣绒盛之,囊负而归。”很显然,由于松花粉质轻易飞散,这种方法采集量是极小的。
清代还有摘取松花的记载,清代刘奎所撰的《松峰说疫》载“于四月初,看松梢所抽黄穗如麦穗者,趁硬摘取,摊在布被单上,晒干即有面落下如蒲黄。取黄穗不可早,早则嫩而少黄面;又不可迟,迟则花蕊飞而穗成空壳矣。看其穗硬而带黄色,大如稻粒则取之。”
马尾松与云南松都是于每年的春季清明前后开花,油松花期受地理、环境气候影响较大,但同样是在春季开花,春季风大,松花粉很容易被吹散,春雨过后,更是落花一地,加之可供采集的时间也就只有短短的7天左右,所以,大量采集非常困难。
新鲜松花粉的水分是很大的,一般在15%~20%,有时候会达到25%左右,这就给储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采集之后的新鲜松花粉如果不能及时干燥,就很容易发热变质,出现结块、霉变,《松峰说疫》即说“瓷器收贮,伏天必晒,否则穿发”,穿发即是发酵变质。因而,古代的本草典籍中有松花粉“鲜用寄远,不堪停久”的记载。古时候松花粉是作为时令珍品来使用的,采集后不做长期储存,直接用来外用、做糕、蒸食或酿酒。
另外就是松花粉的采收效率很低,据测算,现在人工采集松花粉,一个壮劳力每天能采松花花苞7~8公斤,经干燥、过80目筛后仅可得到松花粉3公斤左右,所以,要上量,就必须在短短的几天内发动大量的人力同时采集。过去人们对松花粉的采收时机把握的不准,我国的林业科学工作者自上世纪的80年代起,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松花粉的最佳采集时机是雄球花的雄蕊开始彼此分离,即将散粉到刚开始散粉的时候。太早,松花粉尚未发育成熟,营养成分未充分积累;太迟,则花粉飞散过多。
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松花粉的快速干燥技术,采用常温循环风干燥,能够做到将15%~20%之间的松花粉水分快速降低到行业标准的8%以下。干燥后按需要的目数过筛、包装,然后迅速转入冷库储存。经过上述方法处理的松花粉储存2~3年,质量不会发生变化,保持原有生理活性,仍可以进行有性繁殖。松花粉产业化过程中采收、储存环节诸多技术难题的解决,为规模化开发、利用、再生松花粉这一珍贵资源创造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