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塑料网讯:6月10日,新疆轻工行联合新疆技监局、农业厅、新疆塑料协会等机构,召开了农地膜标准制定工作座谈会。会议就新疆聚乙烯农膜标准的制定、降解地膜推广的必要性,以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问题向相关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征集意见和建议。
据悉,此次会议取得三点共识:一是聚乙烯农地膜必须制定出厚度和强度都有所增加的强制性标准;二是关于降解地膜目前由于技术尚不成熟,仍应该审慎对待,可以通过加大产学研的积极合作,尽快在新技术和新材料上力求支持和突破;三是农地膜回收利用应该在回收网络建设和回收机械化的研发上下功夫。
农地膜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降解地膜推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预测,全球生物塑料市场将快速增长,年增速将达10%-12%,2020年生物塑料市场价值将增长到130亿美元。虽然包装仍将是主要市场,但汽车和电子行业新的应用将驱动这一增长发展,2025年包装所占份额将下降至40%。
随着生物塑料材料技术性能的改进及其创新,在汽车、医疗和电子工业中将开拓新的应用,许多应用的驱动力将是生物塑料的无毒性,生物塑料将成为推向消费市场可持续的和环境友好的产品发展的主要因素,新市场和应用的开发也给供应商带来较高的效益。到2025年,亚洲将成为生物塑料市场的领先地区,将占32%份额,其次是欧洲占31%,美国占28%。
我国进入地膜大面积推广已有32年,成效显著,预计2015年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可达4亿亩左右,地膜年销量将突破140万吨。但是,地膜残留污染渐趋严重,中国农科院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长期覆膜的农田每亩地膜残留量在5~15公斤。
在4月26日于上海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生物高分子材料应用研讨会上,各领域专家及企业对如何利用地膜为农业带来福利给出了不同方案。随着今年中央电视台对地膜白色污染的报道,多年来为农作物抵御自然环境影响实现增产增收的地膜,累积的环境生态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农膜之所以造成生态污染,主要是回收不利。现在农民普遍使用的农膜非常薄,仅5~6微米,使用后的残膜难回收;其次自愿回收缺乏动力,强制回收缺乏法律依据;加之机械化回收应用率极低,残膜收购网点少,残膜回收加工企业耗电量大、工艺落后等因素,造成残膜回收十分困难。
增加地膜厚度是提高回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成本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政府作为。目前农民愿意购买的是6微米的地膜,政府的标准是8-10微米,在甘肃,当地政府对增加部分补贴50%。此次论坛组织方深圳高分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文广透露说,根据其参与制定的国家地膜新标准,厚度要求是10±0.01微米,相比以前的5±3微米的标准提高了不少,对今后地膜的回收将产生重要推动。
除提高回收率外,开发可控全生物降解材料也是当前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张真和教授指,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组织开展了“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项目”,从2013年春季开始,计划连续进行为期3年的春覆膜试验。从现在的试验结果来看,参试降解地膜均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功能与增产作用,可有效解决超薄pe地膜的“白色污染”问题,但存在降解进程不够稳定可控、成本过高、强度低难减薄三大问题,如能有效解决,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此外,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降水、阳光及土壤条件都不尽一样,农作物不同品种对阳光、雨水等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有专家建议企业结合这些因素,开发专用膜。
张真和教授介绍说,尽管当前还面临诸多问题,但全生物降解地膜是彻底消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理想途径。国家正在研究安排生物基降解地膜研发示范专项,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正在牵头组建生物基降解地膜产业联盟,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也正在进行生物降解地膜测试评价体系建设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