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下半叶欧洲人发明造冰技术以前,人们若想吃冰凉的食物,或是使用冰块,只能完全依靠河湖的天然冰。不过根据学者研究,自周代起至清末,中国人都会使用冰窖保存天然冰,来度过夏天。
《周礼.天官》就记载“凌人掌冰之制”:“凌人:掌冰政。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祭祀,共冰监。宾客,共冰。大丧,共夷盘冰。夏,颁冰掌事。秋,刷”。
大约到了小寒、大寒节气的时候,朝廷会派人开始凿冰,到来年的清明、谷雨时节,便可打开冰窖使用冰块了。当气候进入到秋季时,就要派人清扫冰窖,以备隆冬藏冰之用。在藏冰前,皇室会举行冬神相关祭祀,而开窖、要拿出冰块时,也会举办相关的攘灾仪式。
这项习俗从周代完整延续下来,冰块的用途很多,除了用在君王饮膳、招待宾客外,也可以在祭祀时用来冰镇牲礼、酒醴。而自先秦以来,历代朝廷皆会于夏季赐官员冰块,明清沿用唐宋旧制于立夏这天,打开官属冰窖,将里头的冰块赏赐给在京的文武大臣。
明代文人李梦阳(1475-15310)在《冰车行》中,描述朝廷开窖颁冰的情形:“黄门飞鞚西北趋,白马如龙血如珠。万人齐呼冰窖开,大车小车如山来。但见风行九市陌,宁知玉积五侯宅。道傍暍士僵阑干,唇干口燥真大难。侯门宴罢夜乌起,朱残粉落明星里。君不见,积冰化作堂前水”。
另外,冰块还能用在丧葬方面,达到防腐的效果。由此可知,历朝历代的朝廷自然每年都需要窖藏大量的冰块,以供使用。
至于民间的商业性质的窖冰,由于史料的缺乏无法断言起源于何时,但可以确定至少隋代时就已存在。不过从宋代文人杨万里(1127-1206年)荔枝歌写道:“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可见宋代已有相当发达的商业性冰窖,到了明清百姓想要买冰,已经是相当容易的事情。
虽然清代延续明制,也会赏赐官员冰块,衙门还有一定的配额,好让京官在办公时,有冰块可以解暑或有冰水可以饮用。但此一制度后来渐渐废弛,至清末已形同虚设。
清末文人震钧(唐晏,1857-1920)曾表示:“(朝廷)以岁十二月藏冰,来岁入伏颁冰,各部院官学皆有之。掌以工部司员一人,以数寸之纸,印为小票,名冰票,为领冰之券。然年久弊生,虽有此票,而给冰绝少,殆不能供一人之需。故亦不复领票,而冰多售于市矣”,可见清末京官若是夏季炎热,只能向民间的冰窖买冰消暑。
从明清朝廷用冰,可以发现冰块除了消暑外,还兼具冰箱的保鲜功能,且冰块还被纳入皇帝的赏赐物品中,成为京官福利。可以看到在尚未有冰箱、冷气、冰品的明清,对于冰窖给予极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