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面临严峻挑战。但宏观经济基本面仍然是好的,中国经济增长已初步稳定在7-8%区间,投资增长率基本可稳定在18%左右,消费增长率实际增长率预计为11%左右,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出口增速可稳定在7%以上。支撑经济增长条件与2013年基本相同。
一、2013年塑料加工业取得了平稳发展的好成绩
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市场需求不足,增长乏力。塑料加工行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平稳发展的好成绩。
(一)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制品产量为6188.86万吨,同比增长8.02%。虽然比上年8.99%的增速回落了0.97个百分点,但相对上年gdp增长7.7%,其需求弹性仍保持在1.0以上。
(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高于产量增长,效益有所提高
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8686.44亿元,同比增长14.26%,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高出产量增速6.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23.18亿元,同比增长16.45%,比上年同期高出0.5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0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1个百分点。
(三)塑料制品出口趋缓,国际市场需求基本稳定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全国塑料制品出口量为1508.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88%,出口额568.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3%,但与2012年增幅21.95%相比,增幅大幅下滑。
此外,应收账款同比增加9.8%,存货同比增长7.85%,亏损企业数同比增加13.22%,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15.14%。
以上数据表明,塑料加工业虽然保持了平稳发展,但增幅出现较大回落,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制品产量增速为多年来的最低值。增幅回落和增速放缓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短期和中长期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叠加作用的结果,也是塑料加工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自身问题影响的结果,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
二、深入分析增速下滑的原因,适应增速放缓这一外部环境,把精力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和产业升级上来
塑料加工业经过“十五”、“十一五”的迅猛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以消费品为主快速进入到生产资料和高技术领域的重要转型。成为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一体的新型制造业。并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生产体系,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2013年合成树脂为5837.0万吨,进口2461.7万吨,加上废塑料等,合成树脂表观消费已超过8500万吨,为全球消费量三分之一以上。当前,塑料加工业通过追赶型高速发展,完成数量主导型发展阶段后后进入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发展效益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同时也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增速明显放缓,分析增速放缓,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告别短缺时代,部分产品出现产能过剩,因此规模扩张空间被大大压缩,规模扩张带来的高速增长已不可持续。二是以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为支撑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已大大下降,以消耗资源、能源为主的粗放型增长已难以为继。三是后发优势明显削弱。利用国外现成技术,实现技术快速跨越的步伐将明显放缓,支撑行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更多的是靠自主创新。四是经济发展的经验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即工业化特征的内需增长空间随着追赶型任务的完成将逐渐变小。当人均gdp为11000国际元时(国际元为购买力评价指标,2013年我国人均gdp据有关测标为10000国际元),主要工业品生产峰值将同时出现。因此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增速放缓是一种发展的必然。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塑料加工业也随之进入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塑料加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质是由过去奇迹式增长转向常态发展的正常转换。新阶段面临既要保持适宜增长速度,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挑战。在分析增速减缓原因时,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这是当前塑料加工业增速放缓的一个直接原因,但这是短期因素,对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的这个必然来说,金融危机无疑是加快了这一进程。塑料加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进入大调整阶段。从全球经济发展史看,任何一次经济大发展,必然迎来大发展后的大调整,这种调整是总结经验、巩固发展基础的需要。首先要认真总结塑料加工业高速发展的经验。应清醒认识到塑料加工业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塑料加工行业抓住历史机遇,大规模成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发挥后发优势,在较短时间内走完发达国家多年走过的路子。对这段发展历程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决不能盲目和片面理解为经济发展可以走捷径和速成。更不能把未来发展寄希望于过去那种追赶型高速增长上。未来增长应该是量的增长将逐步让位于质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同时要认真审视和解决因大发展而无暇顾及的发展不均衡、基础薄弱、管理粗放等差距,烫平伴随大发展带来的“粗糙”,铺平前进道路,进一步打牢继续前进的基础,防止陷入全球曾经上演过的从大发展到大萧条的历史泥潭。增长速度换挡期不是下台阶,而是增长动力、增长方式的转换。
因此,冷静面对大调整阶段的增速放缓,抓住大调整有利时机,保持发展定力,下决心加快调整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要把精力集中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把立足点放在加快数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上来。
三、技术创新和优化结构调整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
一般认为产能过剩是企业最低生产供给与长期均衡状态下实际供给间的差额。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评价标准。设备正常利用率一般为79%-83%,超过90%可视为产能不足,小于79%则意味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产需矛盾的体现,涉及产品竞争力和属性及市场销售范围。塑料加工业是快速成长的新兴制造业,并非产能过剩行业,但在部分产品中出现结构性和阶段性过剩现象。如在塑编行业、门窗异型材等低水平供给严重过剩,导致无序竞争,市场秩序混乱。管材产能过剩比较突出,2013年塑料管材产量为121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产能已超过2000万吨。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普通硬聚氯乙烯管材产能上,低水平盲目扩张,同质化严重是主要原因。除了结构性过剩外,双向拉伸bopp、bopet等包装薄膜行业,由于竞相追求最先进装备和误判市场需求,造成这部分先进产能闲置,形成阶段性过剩。产能过剩引发低价恶性竞争,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既影响企业效益又影响企业形象,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可以看到创新能力不足,盲目跟风与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是其主要原因。同时也应看到产能过剩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产业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必然表现。其本质是供给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迫切要求供给水平加快升级。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全球分工格局被打破,产能过剩在全球范围内难以在一个较短时间得到解决,经济增速放缓更加快了产能过剩矛盾和暴露。
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要牢固树立大局,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化解产能过剩,源头是关键、存量调整是重点,创新是主要途径。中塑协和各专委会要加强信息服务,及时发布产能信息,协助各级政府提高资源、环境门槛,把好土地和信贷闸门,要研究和提出项目准入条件,逐步形成产业政策建议,为从源头扼制新增低水平产能提供决策依据。当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存量过剩产能的化解上,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四个一批”的决定,做好淘汰落后、转型、升级、转移工作。在这里淘汰是关键,淘汰落后的条件和标准是什么?这需要依靠协会的力量,从实际出发,研究和提出淘汰落后的依据和标准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这是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淘汰落后产能除规模要求外,还应有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安全等限制性指标,各有关专委会要紧紧依靠企业,加快研究和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化解产能过剩的最根本途径是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要大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大力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形成合理的高、中、低档产品结构比例,克服同质化严重的顽疾,实现差异化发展。
四、充分认识支撑塑料加工业的发展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当前塑料加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加大,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加强,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原有的成本优势和引进技术的条件优势逐渐减弱,支撑塑料加工业高速发展的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可以说塑料加工业已进入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任务更加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过去长期依靠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要坚定不移实现由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为此必须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加快推进塑料加工业现代生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高端制造业的战略目标。
第二要全面推进产品和产业链高端化战略,积极开发新产品,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塑料加工业作为新兴制造业,发展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晚,产品档次不高,有些产品还不能生产。在功能性薄膜方面,如各种光学、电池隔膜、海水淡化、化工、水处理、偏光膜、食品工业方面各种微滤、超滤膜,包括非热灭菌用过滤膜;在管材方面,用于耐磨、耐腐蚀、耐热、特种介质输送、矿山用阻燃、抗静电双抗管、中高压油气输送用管,特别是海上油气输送管;在工程塑料和特别功能塑料方面各种车、船、飞机、航天、电子用特种工程塑料;在极具发展潜力的滚塑加工业方面,差距更大一些。塑料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材料,是未来新兴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不可缺少的高端配套材料,在新材料技术革命中占有极具重要的地位,发展前景极为广泛。《塑料加工业技术进步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塑料加工业“功能化”、“轻量化”和“微成型”的发展方向,并初步提出和汇总了新产品发展方向及项目。因此紧跟国际塑料加工业发展动态,努力赶超国外先进技术,加快缩小差距,是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必须要抓好的重要工作。
第三,要以降低成本为重点,加快盈利模式的转换,确保进一步提高塑料加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塑料加工业正面临增长速度放缓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增强的双重压力。市场需求不旺、企业融资困难,合理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传统的以“提高产量,降低消耗”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变动成本和以“扩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固定成本的盈利模式遇到极大挑战,迫使我们必须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充分肯定了市场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发挥市场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一核心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质就是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是指对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资金利用率、投入产出率、资本替代人工、人才红利等进行综合统筹、优化,实现综合成本最低和综合效益最大化。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对经济贡献率仅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70%以上。因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转换盈利模式的主要努力方向。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和科学管理,统筹应用,涉及企业资源配置、科技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生产和经营组织方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是对粗放式发展模式的革命,是提高产出水平,降低综合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
第四,要加强企业战略转型思考。要科学确定总体发展战略,要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战略、竞争战略和商业模式的研究。要提高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要适应和抓住全球经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新型互联网、云计算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转变发展方式,是塑料加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塑料加工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后尤为迫切。转型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调整,更重要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产业升级就是用更先进技术来改造提升塑料加工业,是塑料加工业迈上新台阶的基本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涉及面广,关系到塑料加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全力做好这篇大文章。
五、坚定信心,迎接挑战,扎实工作,确保2014年塑料加工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2014年是贯彻中央十八届三种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不仅低于政府制定的全年增长7.5%的目标,也是2012年三季度以来最低的季度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出口同比为负增长6.1%。塑料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制品839.38万吨,同比下降0.35%,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82%,从以上数据看,在全国经济大背景下,塑料加工业生产经营遇到较大困难,面临严峻挑战。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塑料加工业各方面工作,确保2014年塑料加工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
塑料加工业作为新兴制造业、作为快速成长极具潜力的未来支柱产业,正处于成长的成熟期过渡阶段,在成就我国未来高端制造业中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发展潜力巨大、市场需求大、前景好。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扎实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加快高端化进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料加工业一定能克服困难,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