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界有一句顺口溜:“永不上市三大家,华为顺丰老干妈”,但现在这句顺口溜已经被打破,因为,顺丰上周上市了。
上市是大多数企业前期发展的一个目标,到股交所敲钟几乎是每个创业者的梦想,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就有那么一些企业,明明已经达到上市条件,但是依然标榜不上市,除了上面提到的华为和老干妈,还有哇哈哈、立白、方太。
这几家企业有一些共性,都是所在行业的翘楚、大牛,运营良好,业绩;品牌家喻户晓,市场认可度高;创始人个性鲜明,一言九鼎,企业内部高度集权。
回头再来看看上市的目的和功能,就能明白这些企业对上市说“不”的底气了。上市与不上市表面的区别,就是股份(股票)能不能在交易所公开买卖。对企业来说,大的好处就是融资更方便了。股市有两大功能,分别是募集资金和扩大品牌价值,说得更白一点,一是融到更多钱,二是企业名气更响。
现在懂了吧,这些牛企一不缺钱,二不缺名,所以,Ta们不拿上市当个事儿。
抛开“名利”二字,企业一旦上市,就要发行股票吧,创始人和管理层手中的股权必然会被稀释,他们对企业的控制权、话语权也会相应被“摊薄”。简单来说,上市之后,老板的“一家之言”还能不能“一言九鼎”?关于股权的斗争,前有黄光裕和陈晓的国美之争,后有王石和宝能系的万科乱局,这些前车之鉴肯定也会成为企业是否上市的顾虑。
那么,是否上市到底谁说了算,钱说了算还是老板说了算?看顺丰的上市之路,好像两者说了都不算,首先,顺丰的流动资金丰厚,明显的不差钱;其次,顺丰老板王卫不想上市,还多次在公开媒体上表达过“不上市”的言论。其实,上不上“市”,是“市”在说了算,这个市既是市场、行市,也是形势、趋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去年的快递市场,2016年被称作快递上市元年,中通赴美IPO、圆通借壳大杨创世上市、申通借壳艾迪西上市、韵达借壳新海股份上市,国内快递业梯队公司除了顺丰以外都完成了上市流程。再看第二梯队,全峰快递新三板上市、德邦物流已在上交所提交IPO申请,宅急送也公开表示过上市流程已在筹备。由此可见,整个快递行业的资本化已是大势所趋。
不是你想上市或不想上市,是竞争对手逼得你不得不上市,市场规则只留给你一条路,走可能生或活得更好,不走就坐以待毙。
快递行业的竞争日渐激烈,顺丰作为快递行业的带头大哥,看着曾经的小弟得到了金主的支持,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再不上市,可能就不仅是落后、掉队的问题,也可能被这个市场无情的淘汰。看清了这个形势,王卫果断“Take back what I said”,到深交所把钟敲了,给员工们把十几亿发了,成为公众交相赞誉的“中国好老板”、“真汉子”、“俊杰”。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一直被影视作品蒙上了贬义的色彩,其实在资本市场,特别是关于企业上不上市的考量中,这条金句应该成为创业者的抉择,明辨市场、顺势而为,保证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上,抑或不上,“市”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