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民众和环保行业期待,英国《金融时报》、美国bbc及《华尔街日报》等国际媒体都在跟踪关注的“水十条”终于正式出炉。
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提出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等十条意见。
“水十条”由环保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计委、海洋局等十余个部门共同编制完成。其对工业水污染治理、城镇水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饮用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相关环保企业来说,则是显而易见的宏观利好。
每一项均落实到具体部委
治理水平偏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产业布局不合理、科技支撑和投入不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节水和环境意识不强——尽管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水环境质量差、水资源保障能力弱、水生态受损严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在环保部对“水十条”的官方解读中,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4月起的两年中,“水十条”先后6次征求中央及国务院34个部门和单位意见,两次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意见,3次组织专题调研,修改次数达30多次。
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曾参与“水十条”征求意见稿草拟工作。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水十条”文件共10条35款、76项238条具体措施,每一项都规定了具体负责的部门,其中有36项由环保部牵头或独立负责。“整体责任分工明确,各项要求可实施、可考核、可追责,高度符合本届政府‘务实、进取’的改革力度和趋势。”
卓创咨询分析师唐中正认为,“水十条”并非单纯地通过处罚和上调标准的方式来治理污染,同时也明确了节水的目标和任务,保证可用水资源的充沛。另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思路,也盘活了社会资金。同时,阶梯水费的方式也可有效引导企业做好节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共同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但“执行确实存在难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重点区域,产业集中,且排污企业同样也是人力密集型企业,企业退市势必影响工人安置问题,必须谨慎处理。另外,执行标准不一,各地尚无明确执行计划,行动初始或将出现盲目整改现象”。唐中正对本报记者表示。
4月22日,在e20环境平台组织的第56期环境战略沙龙上,有官员明确表示,为了更好地落实“水十条”,近期也将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标准,真正从政策层面确保“水十条”的执行力度。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胥树凡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讲,“水十条”的配套政策应该包括:国家财政对各类基金的引导,开辟民间资本进入环保领域的投资渠道,以及针对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期待环保产业基金建立
在“水十条”出台前夕,傅涛曾言,“‘土十条’‘气十条’‘水十条’,其实都是环保法的延续,万亿级环保需求天花板已然被打开”。
根据相关测算,“水十条”涉及的工业水污染治理、城镇水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港口水环境治理、饮用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环境监管等方面,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目标需要投入资金约4万亿~5万亿元(其中近3年投入约为2万亿元),需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约1.5万亿元。
在上述沙龙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分析指出,“水十条”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将环境质量作为下一步工作的考核标准,这直接带来的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让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初现端倪。如果质量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环保产业将有可能从“伪产业”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和大产业。
“环保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对本报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首先,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持续恶化使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全球共识,也使环保产业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最严环保法的出台将为环保产业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史上最严环保法强调依法治污和严格执法,环保产业在压力之下市场空间广阔。
另据财政部公布的2015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央对地方节能环保支出专项转移支付中,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数为130亿元,比2014年执行数增加60亿元,增长85.7%。然而,相对于万亿级的投入,财政资金投入仍相差甚远。
对此,侯宇轩认为,资金来源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健全税收政策、完善定价机制、促进多元融资、建立激励机制和实施生态补偿等手段为治理污染提供资金支持。
傅涛希望,产业界联合起来发起系列行动,在合作机制、商业模式和在基金上做到突破。国开金融投委会副主席修军则表示,目前确实面临着整个国家投融资体制的调整和变革,“水十条”所勾勒的市场对资金需求量大,存量加增量的投资空间甚至可能达到十万亿元量级。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任务,第二轮产业基金将涉及逾千亿元资金,修军表示,期待环保产业基金的建立,让更多的资本可以进入环保领域。
水业将迎结构性调整
“水十条”在目标和措施上都显得更加清晰和细致,其后续实施方案将使水处理行业获得量的增长,但更重要的是,实施计划中更高的治污要求、更紧迫的量化指标、更全面的环境改善内容,将使水处理行业在运营水平、技术实力、行业集中度和成熟度等方面获得质的提升。
“水处理行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后,水处理行业将向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变,实行政企分开,由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营管理,并将生成新的细分领域。污水处理中行业竞争将加剧,农村污水处理将成为新热点,新兴水务市场中污泥资源化将成为新出路,海水淡化技术有望在取得突破后激发市场活力,再生水领域得到重视有望加快发展。”侯宇轩分析称。
但侯宇轩同时强调,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环保企业供大于求,以买方需求为主,即以开展多种废水处理业务为主,不会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这一领域暂时不会形成新的细分领域。
对于水业未来的市场格局,傅涛指出,在未来5年中,专业化分工和深度合作的水业市场新格局将形成,水业将迎来新的发展篇章。他还提出了未来“三化”趋势:规模化(重资产水务集团)、综合化(区域水务服务商)和专业化(细分领域水务服务商)。故而,“环境治理对环境产业来说是一个结构性的促进和调整”。
对于相关企业,傅涛预计,北控水务、威立雅中国、首创股份等3家企业具备超千吨的供排水能力,仍将稳居行业发展龙头地位。而桑德集团、中国水务投资、上实环境、中法水务、中环保水务、创业环保等6家企业供排水能力超500万立方米/日,将日益引领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