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日我陪同绿化基金会的项目官员周伯洁女士去通渭“幸福家园——西部绿化行动”沙棘种植地调研,顺便走访了几位在育苗基地常年参加劳动的农户
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常年参加基地劳动。老人的老伴比她大12岁,已丧失了劳动能力,艰苦的生活令年迈的老人落了一身病,儿子一家分出去单过,老人的生计完全要靠自己来解决。一对年迈的老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老人,是怎样生活的?来到家里,看到的一切令人心酸:屋里除了土炕,空空的灶台,一无所有!就这样的生活,老人毫无怨言,在交谈的过程中,老人一再感谢:“是苗圃给提供了挣钱的机会,解决了吃饭问题,苗圃解决老伴了看病吃药的钱”,她很感激苗圃领导不嫌她岁数大,而且照顾安排简单的工作。老人朴实的讲:只要能吃饱饭就满足了。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贫穷,不是不勤劳,那是因为通渭的自然条件太差了,草都不长的地方,生存都难,何来发家?何来致富? 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全国最苦的地方就是通渭县,据当地人讲,通渭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树皮都被人们扒光了,竟还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周总理听说此事后掉了眼泪,毛主席批示:“通渭农民要吃救济粮”。1974年到1976年又发生了自然灾害,人们吃不饱,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部上山平田整地,政府给每人每天发八两救济粮。有一天一头老黄牛饿死了(牛在山区是唯一的重劳力),可是没有人去分吃老黄牛的肉,原因是毛主席说过:“那是革命的老黄牛”。通渭人民就是这样朴实憨厚。到了90年代,通渭人才算真正的能吃饱了。当我问到:能吃饱了的概念是什么?当地人说土豆是主要粮食,几个煮熟的土豆就是一顿饭,土豆真好,它能救命。到现在通渭人每天都离不开吃土豆,土豆依然是主食。2009年10月16日东南卫视女主播在通渭采访一个参加种树的的女学生:你每天都吃什么?小女孩说吃土豆呀,又问那你多长时间吃一次白面花卷?小女孩说快两个月没有吃过白面馍馍了。女主播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山区的孩子太苦了!农民唯一的生路就是靠天吃饭,没有其他的收入。近十年通渭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外出打工手头有钱了,可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怎么办?老人怎么办?他们现在还只能停留在吃饱饭的水平上。
“幸福家园”生态扶贫公益项目在通渭实施,目的是通过种植沙棘树,通过它耐干耐旱易成活的特性改变生态环境,让山绿起来,让农民能通过种植沙棘这种经济树种增加收入,树木成林后,农民能出售沙棘果挣钱,还能通过养殖增加收入(沙棘叶富含蛋白质,是饲养家禽最好的饲料)。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代人的努力,减少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扩大,让子孙们再不要这样受苦受穷了。
倡议有爱心的人都来关注通渭,一点点的帮助,通渭的山就能绿起来,生活质量就能提高一点,水土流失少一点,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少一些,自然灾害就少一些。建设“幸福家园”改善环境是我们这代人的事,是一种责任,帮助别人就是帮自己。
一个拓荒者,一个志愿在通渭种树、立志让荒山变绿的志愿者,希望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希望得到爱心人士,爱心团体,爱心企业的支持,欢迎大家来通渭实地考察,体验生活。更希望已经捐赠树木的爱心人士来通渭,看看你捐种的沙棘树在茁壮成长,接受您爱心捐植的农户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