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进展
我国隧道施工期超前预报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铁二院地质工程师陈成宗先生在川黔铁路凉风垭隧道依据掌子面的地质情况,结合地质素描和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开展隧道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实现了对地质情况的短距离预测,预报距离为30m左右。
70 年代,谷德振教授等根据掌子面地质性状和矿巷施工进度成功的预测了矿巷前方将会遇到断层并引发塌方,开启了我国隧道施工期超前预报研究和应用的序幕。对掌子面地质特征的分析主要是通过掌子面素描实现的,具体包括掌子面地层岩性、产状、节理面发育特征、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地下水发育情况等。根据掌子面岩层的倾角,确定层位,采用相应公式计算软弱夹层在隧道洞深的位置,判断其稳定性,提出施工预防措施。该方法适用于预报范围内岩层产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隧道开挖后,根据掌子面的地质条件,预测分析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
此后,我国在大秦线军都山隧道、朔黄线长梁山隧道、西康线秦岭隧道、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大运高速公路雁门关隧道等项目施工中陆续开展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贯穿于隧道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个阶段为我国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起步阶段,主要是侧重于单一方法预报和引进国外仪器设备及技术方法进行预报。伴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项目的增多,对隧道施工期的超前预报工作予以了极大重视,并将此列为隧道工程建设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有些施工单位配备了专门从事隧道施工的地质调查和预测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些则由业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拨出专款或合同硬性规定必须开展此项工。目前,抄国隧谱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运用得较多的方法有:超前勘探预报法、地质法、地球物理探测方法(tsp、tgp、trt、地震反射负视速度法、陆地声呐法、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等)以及以地质法为基础各种物探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
随着国家基础学科科研力度的加大及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的超前预报从单一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逐渐转变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从传统的运用她匱洪涌衬罗盘、铁锤、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进行预报工作逐步转变为采集一分—一体伶的各种物探方法相结合的预报手段;同时仪器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为的经验判别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
计算机成图软件和数码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了隧道掌子面地质素描图、探测的原始波形及波谱图、接收信号的综合分析处理、计算分析图件的计算机化。专用软件的开发,极大地提升了探测数据分析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中铁第一勘测设计晥研制6<y宫备辨地质探测仪专用软件、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自主研岁的tgp206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结合智能工程声波仪的研制原理成功开发了时域反射子波分析软件、频域反射谱分析软件和跨孔吉波ct 软件,大大提高了系统分辨率和数据分析处理速度,使得跨孔声波法隧道施工期地质预报探测结果实现了由平面展示到立体展示的转变。
2 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公路、铁路建设迅速发展,每年修建中长规模以上的隧道上百座,因此,如何提高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提高质量、加快施工进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然而,国内外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难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问题。
主管部门在预算和招投标时,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列人硬性指标;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不少施工单位对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意识到顶报对施工的指导意义和作用,甚全认为是负担或影响施工。
(2)预报体系问题。
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结构变化多样,在隧道超前预报过程中,物探具有多解性。采用单一的预报方法往往存在局限和不足。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应坚持长、中、短距离预报方法相结合,相互印证,综合分析、解译,以使依据更充分,结论更合理、更科学。但施工部门往往以经费紧张为由,尽量少做或不做,致使预报手段、程序不合理,降低了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度。具体而言:越是不能开展系统的长、中、短距离相结合的预报,判定不良地质体的参考资料就越缺乏,判断的依据就越不充分,其结论和建议就越不具有参考性。
(3)专业配置问题。
目前,超前地质预报队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超前地质预报专业人员的地质专业素养不高,物理探测解译若缺乏专业的地质技术夕撑,将会导致物理挢测解译不准确和超前地质预报效果不理想,从而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因此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应坚持物探人员与地质人员的合理配置,才能大大提高地质超前预报的预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