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老家呆半个月的时间,为了公司合作种植基地的相关事情而忙碌。和当地合作社的一帮大哥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了解今年生产生活中诸困难和有待改善的问题。当地美好的自然环境的确让在城里人艳羡不已,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在这里有纯正的山泉小溪,和原生态的茂密的植被,未被开发的山村特色奇山异景。
目前整个佛坪全力以赴打造全域旅游,所有的政策和工作朝着旅游开发靠拢。当地的农村合作社的朋友依靠个自擅长的技术发展农产品的种养殖,全县不到三万人的秦岭深山小县拥有的专业合作社超过百个。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而是依靠农民自身发展壮大,很多雷同的项目几乎在一个村子同时存在。由于对整个市场的环境了解不够深入,而是依靠当地主管部门政策导向,种养殖能拿到政府补贴的项目发展。很多种养殖户的主业盈利能力低下,依靠政府的补贴可以增加全家的收入,如此简单粗暴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下全国开展的农村电商发展。
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非常自信,认为自己生产的产品就是全国最好的,当你问起这些产品有没有相对应的国家检测报告和qs等相关的证照和材料,基本回答都是统一口径:这些产品几十年祖辈都这样种养殖,利用当地最好的土地资源和纯人工种养殖绝对是最好的。当你给他讲起商标、产品包装、产品设计、品牌塑造、检测报告、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他们基本透露出不屑一顾的眼神,认为你是在外地混哪里懂什么种养殖的技术,我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不过是耍嘴皮子而已。小农生产经营的意思非常浓郁,不能接受外面很先进的种植经营理念,大部门都是依照其它县发展模式生搬硬套。
农村出来深入大城市的拼搏,回到生养的农村,短暂的停留会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可是时间超过十天,秦岭深山小山村会有各种的不适应譬如:交通、医疗、热水、手机信号。和当地的种养殖合作社的沟通成本会很高,他们没有真正的商业思维,只有短期利益的促使他们做出判断。看似热闹非凡的农村电商之风吹拂,可是很难和市场做最好经营推广方式对接,97%种养殖户的规模极少,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的发展结果又是把初级产品销售给当地二道贩子,无法对终端销售的产品有效把控,很难树立地域的品牌,产品的溢价能力无法提升导致大部分人忙碌一年,无法真正解决脱贫致富的道路。
实际情况了解,很多合作社的家庭成员种植、籽种采购、管理、销售等一系列的工作还是各家分工,没有真正形成以合作社为基础的团体,没能深挖合作的团队优势。极少数做的优秀合作社也是理事长代卖其它家里的产品,理事长的承担了全社的销售工作,但是不具备管理和品质把控权利。一个合作社的成立争取政府补贴资金是大多数入社成员根本目的,政府给发展产业和项目补贴资金,很少能真正用于发展合作社的产业,很多合作社把有限的资金平均分配留作自用。
在外地回到农村发展农村电商是一次难得机遇,但是当去办理各种证照都是一次考验。目前网络销售农产品监管力度加大,这也是为了消费者负责任,必定全国是食品安全让国民伤心欲绝。当去办理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对经营的场所和规范有很严格的要求。这样一个来回下来,绝大多数的合作社是无法拿到这些证照,经营简单和不规范很难保证产品的优质优品。